高校图书馆第三方评估

何灵芝, 翁金铭, 邓宇铭

何灵芝, 翁金铭, 邓宇铭. 高校图书馆第三方评估[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 53-57.
引用本文: 何灵芝, 翁金铭, 邓宇铭. 高校图书馆第三方评估[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 53-57.
HE Ling-zhi, WENG Jin-ming, DENG Yu-ming. Research on Third Party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9, (4): 53-57.
Citation: HE Ling-zhi, WENG Jin-ming, DENG Yu-ming. Research on Third Party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9, (4): 53-57.

高校图书馆第三方评估

基金项目: 

广东省图书馆科研课题项目“高校图书馆第三方评估主体及指标体系研究” GDTK16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何灵芝,广东顺德人,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

    翁金铭,福建晋江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投资管理处助理经济师

    邓宇铭,广东深圳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 G258.6

Research on Third Party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 摘要: 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至关重要的公共空间,不仅是服务大学生的主要窗口,更是高校必不可少的育人平台,对其工作进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第三方评估与其他评估模式相比更加独立、客观、公平,其评估结果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高校图书馆各项指标情况。目前,高校图书馆第三方评估得到了显著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与第三方机构的资质、评估指标、制度安排等要素在评估活动中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Double First-rate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library, as a vital public space of the university, is not only the main means of serving students, but also an indispensable platform for educati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its work. Compared with other evaluation models, the third-party evaluation is more independent, objective and fair, and its evaluation results can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indicators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At present, the third-party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has significantly developed, and the qualifications,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f the third-party agencies are all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assessment activities.
  •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民对教育的需求愈加强烈。根据索罗经济增长模型,国家经济水平与技术进步率息息相关,而技术进步水平则与教育密不可分,因此教育对于国家以及国民都是至关重要的。高校是承担着国民教育重担的重要机构,一所学校优良的衡量标准有很多,但是图书馆质量的好坏显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不仅具有教育的情报职能,肩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 [1]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第二课堂”,更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2]为了建设合格的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的评估手段对图书馆开展科学合理的评估,而第三方评估在其中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中国高校图书馆评估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起步,[3]1985年中共中央下达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了高等教育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高校图书馆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很快开展起来,许多省、市分别制订了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展了相应工作。[4]国家图书馆在2003年发布《国家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标志着中国图书馆绩效评估与国际接轨。同年,其还颁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以及评估方法说明,标志着中国高校图书馆评估体系开始正式朝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5]

    高校图书馆评估经过三十多年的充分发展,[6]其体系更加具体化,评估指标更加丰富完善,评估方式也由以前单一的内部评估发展为内部评估协同外部评估。[7]但由于外部评估提出较晚且发展时间较短,高校图书馆第三方评估仍需进一步的发展及改善。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评估方式可以划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8]两种评估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评估所依托的主体不同,内部评估主要依靠图书馆本身以及行业协会等图书馆上级机构,而外部评估的主体则是第三方机构。无论是内部评估还是外部评估,均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

    常见的图书馆第三方评估机构包括科研机构、商业与出版机构、图书馆资源提供方等,不同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所具有的优势不同,其所针对的评估重点自然也有所不同。据此可以将第三方评估划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以技术标准作为评估的重点,这一类第三方评估机构主要以科研机构为主,其利用本身在科研方面的优势,重点关注高校图书馆的某个方面如书籍储量等,撰写科研报告,对高校图书馆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估,并提出一定的改善意见;另一类第三方评估机构则聚焦于某一专业领域,这一类机构通常具有一定的商业背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获得高校图书馆的专项数据,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进而得出图书馆的调研报告以及指标排名。

    迄今为止,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内部评估的方式,但是内部评估通常会存在评估主体独立性缺失的问题,从而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相对于内部评估而言,第三方评估有以下三点优势。一是第三方评估主体具备独立性。[9]在选择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工作时,第三方机构一般是独立存在于评估方之外的,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采用第三方评估可以使图书馆评估活动的权威性得到显著提升,也能够有效保证评估活动的公正性以及客观性而使其不受限于其他主观因素。二是第三方评估机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10]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商业机构,依托其专业性展开的评估工作可以有效针对某一具体领域进行评估分析,能够促进高校图书馆评估活动深度化,提升评估报告的质量。三是高校图书馆第三方评估有利于利用市场竞争的天然优势。对于第三方机构的选择,往往是采用投标的方式进行,这就有利于图书馆方充分利用市场,选择合适的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活动。

    第三方评估与传统的内部评估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11]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选择与图书馆自身问题密切相关且与图书馆认定性事项有共同价值观的评估主体,不仅可使高校图书馆评估在公信力上得到较大的提升,还能使相关高校利益方的规划和价值得到创新,进而吸引各方关注。

    高校图书馆第三方评估的政策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等相关政策规定,重点是2002年2月由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12]制定的ISO 11620:2008[13],并结合国家文化部《省级、市级、县级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和定级必备条件》等对地方图书馆第三方评估标准的部分规定。这些都是高校图书馆第三方评估的政策依据。

    高校图书馆第三方评估不仅在政策层面上有依据,在理论上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首先,委托代理理论为高校图书馆第三方评估奠定了制度基础。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通过设计规则使得代理人尽最大努力完成委托人的目标。高校图书馆方选取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工作,二者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图书馆方需要制定合理的制度安排,完善评估工作的规范性,在法律上保障第三方机构的合理权利,保证第三方机构能够获得评估活动所需资源,促使评估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需要制定一定的章程,降低第三方机构的随意性,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约束,确保评估工作在合理的框架下进行。

    其次,公共治理理论为高校图书馆第三方评估提供了治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公共治理理论重新规定公共责任的承担方,将更多的社会群体引入公共治理中,全面发挥政府以及其他非政府机构的协同作用。目前,图书馆评估活动仍以内部评估为主,这种评估方式存在独立性不足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在评估活动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充当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角色,因此需要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高校图书馆进行评估,才能提高评估活动的客观性。

    最后,360度绩效评估理论也为在评估方式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360度绩效评估理论强调,评估活动应该全方位开展,不能仅局限于单一的评估方式和考核标准,任何评估理论的发展往往是从单一的评估方式发展到多种评估方式,而对于高校图书馆的评估也是如此。强调第三方评估的重要性并不是要抛弃内部评估,而是第三方评估能够弥补内部评估方式的不足。评估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对于高校图书馆评估体系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弥补高校图书馆“自弹自唱”的不足,有利于提高评估结果的质量,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当前,中国高校图书馆借鉴外国图书馆进行评估的经历和处理方法,开展了一些第三方评估,同时社会对第三方评估的认知度也有所提高,图书馆第三方评估拥有了一定的社会根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4]

    一方面,高校领导层由于担心第三方评估带来负面结果,对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存在疑虑。由于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可能导致一旦引入第三方评估,评估便脱离了委托方的控制,若第三方评估机构给予该图书馆较低的评分,会对图书馆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图书馆方不太愿意将评估交给第三方评估机构来进行。另一方面,领导层面未全力以赴地推动第三方评估。中国的第三方绩效评估实践表明,第三方评估是否能够顺利推行主要取决于领导的决心。由于第三方评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领导层的推动至关重要。

    在西方国家,第三方评估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态的评估手段,但是在中国其还未得到普及。公众可以通过第三方评估手段来表达对高校图书馆的诉求,但是由于第三方评估的发展较为缓慢,公众也就缺少这样的意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第三方评估的发展。1986年中国出现半独立的民间调查机构,然后直到2004年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才开始出现。虽然在政府政策下第三方评估市场已经出现一系列专业调查机构,比如汇调研机构等,但目前并未真正形成专门针对高校的独立、正式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国家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推动高校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设立,促进高校第三方评估的发展。

    第三方机构内部的成员是决定其质量的重要标准,但目前中国第三方机构的成员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第三方机构的团队建设有所缺失。大部分的第三方评估团队往往是在接到委托项目后才临时构建的,因此在机构内部缺少一定的组织性,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无法在第一时间达到最优状态,需要经过一定的磨合,那么其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成果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由于构建团队的随机性,造成团队成员的来源比较混杂,团队成员的组成也会受到资金以及信息不足的影响。最后,第三方评估的经验可能有所不足。由于国内第三方评估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第三方机构接手的高校图书馆评估项目也相对较少,经验缺失也将影响第三方机构的资质水平。

    虽然目前第三方评估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但是随着对第三方评估认识的增强,第三方评估将在高校图书馆评估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以往的高校图书馆评估活动中,由于采用内部评估方式,评估方案的制定受高校图书馆方的影响,往往依靠以前经验以及主观判断,从而使得在制定评估方案及评估指标时不够全面,容易忽略某些方面,导致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偏向性,因此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于制定评估方案具有一定的帮助。

    由于第三方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其理论以及实践水平也比较高,因此在制定方案时引入第三方机构可以有效弥补高校图书馆管理者的信息缺失。同时,第三方机构受合同约束必须以全方位优化图书馆的最终目标作为指导方向,综合考虑技术标准、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等多种因素,从客观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案以及评估指标,以达成评估工作的目标。

    在高校图书馆评估的开展过程中,实地调研考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第三方评估依靠其专业性以及独立性,通过对高校图书馆进行实地调查客观地了解图书馆的建设情况,可提升被评估对象数据的准确性。一方面保证了数据调查方式的科学性,确保了数据的公正性、客观性,能够提供没有偏见的数据样本;另一方面也能够减轻内部评估的压力。这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方做出准确有效的决策。

    根据所获得的高校图书馆数据撰写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提交给委托方,在这一过程中,第三方评估也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一方面,第三方机构在形成评估报告的过程中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少,能够客观地撰写评估报告,得到的评估结果也比较没有偏见;另一方面,第三方机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撰写评估报告时会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目前的内外部环境,对高校图书馆进行详细合理的评价。相比于内部评估,第三方评估的专业性更强,研究报告的科学性也更有保证,进而其给出的评估结果以及改进建议也更加合理。

    高校图书馆第三方评估活动不仅受到委托方以及受托方资质的影响,评估指标也会对评估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制度安排在评估活动中也起到促进作用。

    首先,高校图书馆作为委托方,对于自身的评估需求以及第三方机构的选择都要有正确的判断。高校图书馆在选取第三方机构的过程中如果存在不公正的行为,或者将自身的想法强加于第三方评估机构,均会给评估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高校图书馆方的资质将对评估活动产生影响。

    其次,第三方机构的资质影响评估活动。在评估过程中第三方机构属于执行者,不仅要有优秀的专业能力,也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满足高校图书馆的需求,给出客观的高校图书馆评估结果,所以第三方机构的资质也需要认真考虑。

    最后,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委托方与受托方的关系也会对评估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高校图书馆方可能会干扰第三方的行动,影响评估工作。第三方可能会出现失误,但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将错就错,为评估工作带来更大的失误。因为存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所以要正确处理双方在评估工作中的关系,明确双方职能。

    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是影响第三方评估活动的关键因素,[15]目前评估所参考使用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是教育部于2002年颁发实施的文件,设有多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办馆条件、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读者服务、科学管理以及文献资源建设。由于高校图书馆业态环境及外部环境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在制定评估指标时也应与时俱进。

    第一,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的核心要随着图书馆工作重点的变化而转变。高校图书馆从原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注重提升馆藏结构、办馆效益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主体地位日趋重要。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空间重组、结构优化、个性化服务、学科嵌入、云应用及大数据等方面完善升级,而评估指标也应该重点关注这些方面。

    第二,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要适应时代需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目标以及建设方向随着时代的要求而不断改变,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要不断提升评估结果的科学准确水平,在评估指标上要允许图书馆自身影响力发展纵向横向比较,较大促进图书馆在科研、文化与社会价值上的应用地位提升。

    第三,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的制定要结合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新机遇。“双一流建设”对新时期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在辅助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学科科研水平上必须更注重技术与服务的深度融合,提高用户信息素养贡献度与图书馆影响力,实现由内到外突破创新地向前发展,并利用本身独特资源优势,借助合作协同共享平台,嵌入科研教学新思路,提供高效的知识服务链条和文献保障体系,支撑高校科研创新,才能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的制定也要兼顾这些要求。

    第四,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要具备全面性、效益性以及连续性。评估指标的制定应在设计、权重分配、测评标准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与政策方向以及主管部门的价值导向相契合,使得高校图书馆能够向更高层次提升。同时,要把图书馆效益作为评估的重要部分,把效益作为评估准则,力求评估体系有完整的、可行的、可测的指标。另外,评估指标要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既要继承原来传统的优秀的评估方法和理论基础,也要因应时代文化、社会环境和图书馆评估条件的发展,转变原有陈旧的思路和框架,持续优化。

    为了确保评估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安排。首先,高校图书馆方与第三方应当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委托方不可以干扰第三方的评估工作,第三方需要定期向委托方汇报评估进展;同时委托方也要及时提供第三方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并为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方便。委托方和第三方应该尽可能地进行多方位交流,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双方可以设置固定联系方式来进行沟通。[16]

    其次,监督与责任机制也必不可少。在评估进程中,只有设立监督与责任机制,才能使委托方和受托方认真负责地实施评估项目。为保证评估工作进度与工作质量,委托方必须对第三方评估工作的开展是否合理、合规、有效进行监督,在出现第三方消极怠工的情况时提出意见。与此同时,第三方机构也要监督委托方是否“越权”干扰评估工作,从而使得双方认真负责地完成相应工作,促进评估工作顺利进行。

    高校图书馆评估对社会、高校和图书馆自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教育、科研资源和图书馆运行状况、用户需求等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贡献。高校图书馆评估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第三方评估是对现有的高校图书馆评估模式的重要补充,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地反映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现状和服务水平,通过实施图书馆调控、反馈、评估进一步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科学化、标准化、可持续化发展,不断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为建设高水平、双一流的高校提供有力支持。

  • [1] 陈非.高校评估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3):157. doi: 10.3969/j.issn.1008-7540.2005.03.086
    [2] 陈伟.对高校图书馆评估的思考.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8):153—15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tsgjs200702032
    [3] 黄迎春.图书馆评价研究及对高校图书馆评价工作的思考.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2(1):81—83. doi: 10.3969/j.issn.1003-7136.2012.01.022
    [4] 龙润琛.新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历史研究.济南: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13—50.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22-2008188945.htm
    [5] 詹长智. "高校图书馆统计与评估研讨会"综述.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7(5):10—1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xtsgxb201705002
    [6] 王向军.高校图书馆评估30年回顾与展望.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 (3) : 67—71. doi: 10.3969/j.issn.1005-8214.2010.03.019
    [7] 张泽梅.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3—5.
    [8] 黄如花, 宋琳琳.论图书馆评价的主体.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 36(3):34—4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tsgxb201003005
    [9] 张霞.基于第三方评价的图书馆绩效评估体系.管理纵横, 2013(2):20—2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tsgxk201302007
    [10] 王学贤.公共图书馆第三方评估机制研究.图书馆, 2014(4):45 —47.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tusg201404010
    [11] 郑俊生.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发展趋势之我见.晋图学刊, 1993(3):18—1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TXU199303006.htm
    [12] 张红霞.国际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绩效评估与成效评估两大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9(179):78—85.
    [13]

    R. POLL. Ten Years after: Measuring Quality Revise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 Metrics, 2008, 9(1):26—37.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NSTLQK/NSTL_QKJJ027606868/

    [14] 吴庆珍.引入第三方评价完善图书馆绩效评估体系.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 (6):4—8. doi: 10.3969/j.issn.1005-8214.2012.06.002
    [15] 范超.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10—1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degree&id=Y2258931
    [16] 温小明.高校图书馆新的评估工作及指标体系探析.图书馆建设, 2014(6):75—79.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50149353
  • 期刊类型引用(1)

    1. 易斌,郭华. 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第三方评估机制研究. 图书馆学研究. 2020(12): 32-36+8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56
  • HTML全文浏览量:  722
  • PDF下载量:  64
  • 被引次数: 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2-2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3-21
  • 刊出日期:  2019-07-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