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慈善”背后的社会趋向反思
详细信息-
摘要:
“慈善”与“社区”是近代以来形成的概念,二者关系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从长时段来看,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与稳定构成“慈善”与“社区”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慈善”与“社区”关系新的发展前提。国家是推动当前中国社区慈善创新的最主要动力。想要维持慈善事业与社区之间健康有序的关系,在过去、现在乃至今后都依赖于国家的大力推动和有效约束。
-
一. 问题提出
一 语义关联性对语义效应的影响
心理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言语产生包括概念化、词汇化和发音三种心理过程,图-词干扰范式(Picture-word interference paradigm,PWI)是言语产生研究的经典范式之一。在这一范式中,给被试呈现图片和干扰词,干扰词镶嵌在图片上,要求被试忽略干扰词,尽量快速且准确地说出图片名称(目标词),以此考察干扰词对图片命名的影响,探讨语音、语义激活的时间进程,揭示言语产生的词汇提取机制,提出或验证言语产生模型[1-2]。言语产生中语义效应的复杂性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大量研究表明,干扰词和目标词之间的语义关联性是影响语义效应的一个关键因素[3-4]。就语义关联性质而言,干扰词和目标词之间可以有类别意义的语义关联,即干扰词与目标词属于同一语义类别,它们的特征或属性相似,二者之间存在分类学关联(Taxonomic relations),如马与牛[5]。干扰词和目标词之间也可以有主题关联(Thematic associations),即它们围绕某一主题存在共存或互补关系。有主题关联的事物,彼此间可能无特征或属性相似,许多事物甚至分属于不同类别,如狗和项圈总在一起出现,它们通过时间或空间的互补关系联系在一起[6]。干扰词和目标词之间还会存在基于情景的SF联系(Script-based slot-filler relations,简称SF联系),它们在具体事件中起同样作用,功能上可以相互替代。情景(Script)指一种事件图式(Schema), 卢卡列洛(Lucariello)和纳尔逊(Nelson)把它称之为“填充槽”(Slot-filler)[7],即可以由物件填充的事件之“槽”。如午餐的“槽”里可以填充馒头、肉、菜、米饭等物件,早餐的“槽”里可以填充点心、馒头、鸡蛋、粥等物件。干扰词和目标词之间还可以存在Ad hoc关联(Ad hoc associations),指在具体情境下,围绕目标组织概念所形成的特定概念联系[8-9]。
当前,关于干扰词和目标词之间的分类学关联对言语产生中语义效应的影响研究最广泛,结果最丰富。研究显示,干扰词和目标词处于同一语义类别的相同水平(如猫-狗)时,语义关联干扰词抑制目标图片命名,产生语义干扰效应[10-12];干扰词与目标词处于同一语义类别的不同水平(如猫-动物)时,语义关联干扰词加快目标图片命名,产生语义促进效应[13-14]。这是两种方向相反的语义效应。主题关联的干扰词主要产生语义促进效应。例如,赛勒(Sailor)及其同事发现,相对于语义无关联干扰词,分类学关联干扰词(如松鼠)干扰目标图片(如兔子)命名,主题关联干扰词(如胡萝卜)促进图片命名;分类学关联干扰作用发生于SOA(图片和干扰词之间呈现的时间间隔)在-150ms至0ms之间,主题关联干扰词的促进作用发生于SOA在-450ms至0ms之间,两者的发生时间存在交叉[15]。阿莱里奥(Alario)等人也表明,主题关联干扰词(如鸟巢)启动目标图片(如鸟)命名,但这种启动效应主要发生在较早较长的SOA(-234ms);在短SOA(-114ms)时,主题关联干扰词与无关联干扰词的作用无显著差异[16]。
关于图-词之间不同语义关联类型带来不同的语义效应,研究者进行了热烈讨论,形成了词汇选择竞争假设和反应排除假设等几种不同的理论观点[17-19]。每一种理论都获得了一定的支持证据,也都有各自难以解释的实验结果。人们需要寻找更充足、更有力的实验证据来揭示语义效应的产生机制。
二 Ad hoc关联及特殊性
Ad hoc关联是一种概念联系类型。巴萨卢(Barsalou)认为,人的概念系统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情境灵活组织,在不同情境下人们将联想到概念的不同语义特征[8]。例如,在“建筑物着火”情境下,“易燃性”就成为“报纸”的突出特征;在缺乏工具情况下,“鞋子”就有可能成为“锤子”。心理语境论认为,物体或事物所处情境能影响意义表征,类别形成是特征和目标情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由目标或文化规定的语境可以提供概念里特征之间的连接和类别里概念之间的连接,使概念和类别联系起来的是人们关于目标的知识和对过去事件的记忆。知识制约特征选择,并在一个目标里把它们“捆绑”起来。目标和情境引导的知识能结合概念的特征,灵活地构建类别[20]。Ad hoc类别是心理语境论的典型例子。Ad hoc关联是指根据特定情境的需要,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即时形成的概念联系。具有Ad hoc关联的事物组成Ad hoc类别[8-9]。例如,带去野营的东西(Things to take to camping)、在杂货店里买的东西(Things to buy at a grocery store)。与分类学关联、主题关联和SF联系相比,Ad hoc关联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其一,情境目标与关于事物的知识在Ad hoc联系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小孩”“贵重首饰”“银行存折”“宠物”和“重要文件”,从概念层次上看分属于不同上位概念,也无时间或空间的共存、功能互补或替代关系。但在“着火的房子中能取走的东西”目标下,却能够自然而然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特殊集合,彼此间构成特定联系。因此,Ad hoc关联实质为情境目标关联。情境目标可以将本来互无联系的事物“捆绑”在一起,也可以将平时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分开”。一旦离开了某一情境下的特定目标,成员之间就可能处于毫无关联状态。其二,Ad hoc关联的成员间相互激活量与其他联系类型有差异。分类学类别有严密等级结构,可分为基本水平概念(如桌子)、下位水平概念(如木桌)和上位水平概念(如家具)。分类学联系是成人组织概念的主要方式,是科学知识的主要内容,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被使用。因此,概念成员间容易相互激活。主题关联的概念经常共同出现,相互间有较高的联系频率,容易由一个联想到另一个。SF联系的成员具有功能可替代性,它们与同级的分类学类别成员的特征相似,但更取决于情景,而且日常生活中的频繁使用使成员间相互激活量较大。Ad hoc关联成员很少同时被加工。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概念成员间的激活量会比其他关联类型成员明显偏低。其三,Ad hoc关联的成员联系不够紧密。分类学关联和SF关联的成员间相似性程度高,相互间有较强联系。主题关联成员经常同时出现,相互联系也较紧密。Ad hoc类别内部结构松散,成员间相似性程度低,联系较松散。例如,“奴隶”和“珠宝”都是征服者要掠夺的对象,但除此之外,他们之间没有其他共同之处。其四,Ad hoc类别边界模糊,类别成员及其大小取决于当时情境或目标、个体知识经验和文化。例如,对儿童来说,能够(在桌子上)画一条条直线的事物可能只有笔;对成人来说,还包括刀、石块、木条等。分类学类别的形成以相似性特征为基础,主题关联以时空共现为基础,SF联系以功能可替代性为基础,其边界相对稳定、清晰,成员及数量也相对固定,较为稳定地存储在长时记忆系统中[21]。
Ad hoc关联的特殊性使人们有理由推测,Ad hoc关联对言语产生的语义效应影响也有特殊性。然而,先前研究并未关注图-词Ad hoc关联的影响;Ad hoc关联对语义效应的作用是否受到情境目标调节,人们更无从知晓。而考察这一特殊语义关联类型对语义效应的影响,将有助于洞悉图-词的语义关联性在语义效应中的作用;探讨情境目标对语义效应影响,将揭示不同语义关联类型带来不同语义效应的实质。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将探讨情境目标、Ad hoc关联对言语产生的语义效应的影响,并结合SOA考察其影响进程,丰富语义效应的相关研究,揭示语义效应发生的实质。
二. 方法
一 被试
被试包括86名大学本科生,男女各半,平均年龄为19.5岁,视力正常或矫正视力正常。
二 设计
采用2(有无情境目标:有、无)×2(Ad hoc关联性:有关联、无关联)×5(SOA:-200 ms、-100ms、0ms、+100ms、+200ms)混合实验设计。是否具有情境目标为被试间变量,Ad hoc关联性和SOA为被试内变量。
三 材料
正式实验材料包括28幅图片和56个干扰词。除个别图片外, 绝大多数来自舒华、程元善和张厚粲的标准化图片[22]。参照巴萨卢的研究[8], 选取8个目标情境图片, 分别是“从着火的房子里抢救东西”“野炊要带的东西”“秋游要带的东西”“举办婚礼所需的东西”“考试需要准备的东西”“钓鱼需要准备的事物”“举办球赛需要准备的事物”“抢救车祸现场可见的事物”,每一情境里图片数量为3—4幅。有些事物可能出现在多种情境中,选材料时尽量避免选择相同事物的图片。在56个干扰词中,28个干扰词表示的事物会因某一情境目标而与图片事物出现在相同情境中, 称为Ad hoc关联干扰词;另外28个干扰词表示的事物不太可能因某一情境而与图片事物同时出现,称为Ad hoc无关联干扰词。例如,在“从着火的房子里抢救东西”情境下,“电脑”“存折”“孩子”“钱”“珠宝”等事物可能出现在“抢救东西”情境中,但“砖块”“枝条”“雪花”等通常不太可能出现在这一情境中。因此,“钱”“珠宝”等词就是“电脑”“孩子”等图片的Ad hoc关联干扰词,“砖块”“雪花”是“电脑”“孩子”等图片的Ad hoc无关联干扰词。
实验前,要求40名被试在纸上列举8个情境里可能出现与不可能出现的事物名称。完成后,将8个情境名称和被试的答案打印在A4纸上,请另外40名被试用7点量表评定每一种事物出现在某一情境中的可能性,出现可能性非常高评定为7,出现可能性非常低评定为1。选择平均分数在5.5以上的词为Ad hoc关联干扰词,平均分数在2以下的词为Ad hoc无关联干扰词。再请66名被试用7点量表评定干扰词的熟悉性和具体性,评分越高,就越熟悉、越具体;评分越低,就越不熟悉、越抽象。匹配Ad hoc关联干扰词与Ad hoc无关联干扰词的熟悉性、具体性与笔画数,t(54)熟悉性=0.05,p=0.96;t(54)具体性=0.43,p=0.66;t(54)笔画数=0.05,p=0.96。实验材料还包括4幅填充图片及干扰词,与正式实验材料同质,以平衡每个情境内的图片数量。此外,选择8幅图片及其干扰词供练习使用,它们均不出现在正式实验中。实验材料的统计信息见表 1。
表 1 实验材料统计信息分类 举例 平均熟悉性 平均具体性 平均笔画数 目标情境 从着火房子抢救东西 举办婚礼 秋游所需物品 目标图片 电脑、小孩 喜糖、轿车 帐篷、相机 Ad hoc关联干扰词 存折、珠宝 婚纱、新郎 背包、地图 5.57 4.63 16.96 Ad hoc无关干扰词 砖块、雪花 手铐、木棍 婚宴、黑板 5.58 4.59 17.00 四 仪器
采用E-Prime编程。实验仪器有PET-SRBOX反应盒、麦克风和计算机。图片和干扰词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干扰词位于图片中央(个别情况下为了不让干扰词遮蔽图片的关键特征,对干扰词位置作了相应调整),被试反应通过PSTSR-BOX连接的麦克风记录。实验材料的呈现、计时及反应时收集由计算机控制,计时单位为毫秒(ms),误差为正负1毫秒。命名错误率由主试记录。
五 程序
本实验分为两个程序进行。一个程序不呈现情境,另一程序呈现情境。在无情境程序里,5种SOA分为5个区间,采用拉丁方设计匹配5个区间的呈现顺序。SOA为负表示干扰词比图片先呈现,SOA为正表示图片比干扰词先呈现。例如,-200ms表示干扰词比图片早呈现200ms,+200ms表示图片比干扰词早呈现200ms。SOA为0ms表示图和干扰词同时呈现。在每个区间里,8个情境的图片随机呈现,每幅图片呈现2次。在有情境程序里,5种SOA也分为5个区间,5个区间呈现顺序同样得到平衡。在每个区间里,图片分情境来呈现,一个情境的图片呈现完后,再呈现下一情境的图片,8个情境的呈现顺序随机化。在每个情境图片出现前,屏幕上均会呈现该情境的目标句,如“举办婚礼所需的东西”“秋游要带的东西”等。每种程序在正式实验前都有相应练习,以便让被试熟悉实验程序。一半被试参加无情境程序实验,另一半被试参加有情境程序实验,每个程序都有280次正式测试。实验中由被试控制休息次数及休息时间。
正式实验开始前为预备实验,在屏幕中央依次呈现每幅图片及图片对应名称,共有40幅,28幅为正式实验图片,4幅为填充图片,8幅为练习图片。告诉被试这些图片将在正式实验中出现,要求被试记住图片对应名称。如果被试对某幅图片的命名出现错误,就进行纠正,并强调要记住图片名称。在正式实验时,在屏幕上先呈现注视点400ms,然后空屏400ms,再呈现情境目标1 000ms(在无情境程序里不呈现),之后,依据不同SOA,在屏幕中心呈现图片及其干扰词,直到被试作出命名反应,图片及其干扰词消失。间隔1 000ms后,出现下一次试验的注视点,如此循环。一个情境的图片呈现完后,再呈现下一个情境,如此循环,直到实验结束。如果被试没有对图片作出反应,2 000ms后,图片及其干扰词自动消失,反应时记为2 000ms,并记为反应错误。图片大小为320像素×212像素,词的大小为24号宋体。
三. 结果与分析
错误反应和反应时在M±2.5SD之外的数据不参与统计分析。各种条件下的错误率很低,故未作统计分析。反应时结果见表 2。
表 2 被试命名各种条件图片的平均反应时SOA/ms Ad hoc是否关联 有无情境提示 反应时/ms -200 有关联 有 673(88) 无 649(55) 无关联 有 651(79) 无 647(60) -100 有关联 有 679(90) 无 644(66) 无关联 有 651(90) 无 649(65) 0 有关联 有 667(86) 无 650(57) 无关联 有 648(76) 无 658(60) +100 有关联 有 551(92) 无 550(78) 无关联 有 553(92) 无 558(78) +200 有关联 有 457(74) 无 448(71) 无关联 有 456(93) 无 449(67) 注:括号内的数字为标准差。 一 Ad hoc关联效应
方差分析显示,Ad hoc关联性的主效应显著,F1(1,84)=6.01,p<0.05;F2(1,54)=4.40,p<0.05。图片在Ad hoc关联干扰词条件下命名时间长,在无关联干扰词条件下命名时间短,产生语义干扰效应。分别统计分析有情境和无情境条件下的Ad hoc关联效应。结果表明,在有情境提示时,Ad hoc关联语义干扰效应非常显著,F(1,84)=24.21,p<0.001;在无情境提示时,Ad hoc关联语义干扰效应不显著,F(1,84)=2.12,p=0.15。这表明,Ad hoc关联的语义干扰效应的产生需要以情境提示为前提。
二 情境提示的作用
有情境提示时,图片命名的平均反应时为598.6ms;无情境提示时,图片命名的平均反应时为590.2ms,两者差异不显著,F1(1,84)=0.57,p=0.45;F2(1,54)=2.27,p=0.10。这表明,情境提示不能直接影响图-词干扰范式下的语义效应。但结合Ad hoc关联效应可知,情境提示能够通过干扰词与目标词之间的Ad hoc关联性对图片命名产生间接影响,是Ad hoc关联效应发生的前提条件。
三 SOA对Ad hoc关联效应的影响
不论是在有情境提示还是在无情境提示条件下,SOA的主效应都极显著,F1(4,336)=213.99,p<0.001;F2(4,216)=1 762.62,p<0.001,显示了SOA在语义效应中的稳定作用。Ad hoc关联性与SOA的交互作用被试分析边缘显著,F1(4, 336)=2.09,p=0.082;项目分析显著,F2(4,216)=3.45,p<0.01。简单效应分析表明,SOA为-200ms和-100ms时,Ad hoc关联干扰词对图片命名的干扰作用比无关联干扰词更大,F-200ms(1,84)=7.87,p<0.001;F-100ms(1,84)=4.75,p<0.05。SOA为0ms、+100ms和+200ms时,Ad hoc关联干扰词和无关联干扰词对图片命名的干扰作用无显著差异,F0ms(1,84)=0.74,p=0.39;F+100ms(1,84)=1.56,p=0.22;F+200ms(1,84)=0.00,p=0. 99。有无情境提示、SOA与Ad hoc关联性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1(4,336)=4.06,p<0.05;F2(4,216) =2.70,p<0.05。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无情境提示时,Ad hoc关联干扰词与无关联干扰词对图片命名的干扰作用在5种SOA上均无显著差异;在有情境提示时,Ad hoc关联干扰词与无关联干扰词在-200ms、-100ms和0ms三种SOA条件下干扰作用差异显著。这表明,Ad hoc关联的语义干扰效应主要发生在早期的SOA(从-200ms至0ms)。
四. 讨论
与分类学关联相比,Ad hoc关联对言语产生中语义效应的影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Ad hoc关联与分类学关联都对图-词干扰范式下的图片命名(主要为基本水平命名)产生干扰效应,这种干扰效应主要发生在SOA早期。但Ad hoc关联的语义干扰效应的产生依赖于情境(即类别标签)提示。在有情境提示时,Ad hoc关联效应非常显著;在无情境提示时,Ad hoc关联效应消失。分类学关联的语义干扰效应不需要类别标签提示。按照拉赫曼(Rahman)和梅林格(Melinger)的分类[4],虽然都属于联想关联,但Ad hoc关联对语义效应的影响与主题关联不同,后者主要产生语义促进效应。下面,对研究结果做一些讨论。
一 关于Ad hoc关联效应的发生
词汇选择的竞争观认为,言语产生中的词汇选择以竞争为特点,同时激活候选词项之间的相互竞争,目标词选择的难易是由目标词和竞争词的激活度共同决定的[18]。竞争观以词汇群假设(Lexical cohort account,LCA)为代表[4, 23-24]。该假设认为,语义效应反映概念促进与词汇干扰的平衡(Trade-off)。所有的语义关联干扰词都能够启动目标词的概念表征,产生促进作用,同时又在词汇水平上与目标词汇表征相互竞争,产生干扰作用。究竟产生哪种方向的语义效应,取决于促进作用与干扰作用的相对强弱。当词汇水平的干扰作用强于概念水平的促进作用时,就会出现语义干扰效应;当词汇水平的干扰作用弱于概念水平的促进作用时,就会产生语义促进效应。而且,词汇水平干扰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干扰词与目标词的激活是否在词汇群中交叉汇合。词汇群(Lexical cohort)是指相互有关联的词汇表征集合。当一些相关联的概念表征互相加强各自的激活水平并激活各自的词汇表征时,就形成了词汇群。此时,目标词选择时间不仅受激活水平最高的竞争者影响,还受词汇群的总体激活水平影响。因此,语义干扰效应产生就与词汇群大小有直接关联。词汇群小,总激活水平就弱,目标词就容易识别;词汇群大,总激活水平就强,识别目标词就难。此外,被激活的概念结点和词汇结点的数量增加对概念促进作用的增强小,对词汇干扰作用的增强大,因而在词汇水平上的干扰作用将超过在概念水平上的促进作用,产生了语义干扰效应。方燕红等人发现,分类学类别越大,成员越多(即词汇群越大),在图片的基本水平命名中语义相关干扰词的干扰作用越强,在图片的类别水平命名中语义相关干扰词的促进作用也越强[14]。
词汇群假设较好地解释了干扰词与目标词之间的分类学关联及主题关联对语义效应的影响,也能较好地解释Ad hoc关联效应。Ad hoc类别内成员间的相似性低,联系较松散,很少在自然状态下被同时加工。成员间关联性显现取决于是否有Ad hoc类别标签。巴萨卢表明,当不提供Ad hoc类别标签时,被试对Ad hoc类别成员的自由回忆与对随机单词表的自由回忆成绩相似,都远差于对常见类别(如分类学类别)成员的自由回忆[8]。因此,在缺乏Ad hoc类别标签情况下,个体头脑中有用的知识经验常常得不到使用。利特尔(Little)等人利用Ad hoc分类任务考察人的知识重构,发现Ad hoc类别标签影响完成任务的策略[25]。在Ad hoc标签呈现前,被试主要用实验知识(当前学习的知识)对新旧项目分类,一旦呈现了Ad hoc分类标签,分类策略就由实验知识转到前实验知识(即经验),知识得到了重建。还有研究表明,Ad hoc类别一旦建立并得到频繁使用后,会形成固定的心理表征,类别成员就能够轻易地激活概念联系,成员间也能够相互激活。本研究的情境提示相当于Ad hoc类别标签,在这一标签提示下,被试容易自上而下激活相应知识。在有情境提示时,情境的出现激活被试头脑中关于具体行为目的和周围事物的知识,同时激活了有Ad hoc关联的诸多事物,使这些事物的概念表征得到激活。这样,在图片和干扰词呈现后,目标图片和Ad hoc关联干扰词激活的词汇表征交叉,从而形成词汇群。词汇群的各项词条由于受到目标图片和Ad hoc关联干扰词的双重激活,激活水平高,成为词汇选择的强有力竞争者,因而延缓了对目标词汇的选择。此外,Ad hoc类别的大小与人的知识经验有关,知识经验越多,Ad hoc类别中成员就越多。被试均为大学生,不论是生活经验还是科学知识都有一定的积累,对他们而言,Ad hoc类别成员多,词汇群大,词汇群的总激活水平就高,由竞争带来的干扰作用就强,并强于概念水平上的促进作用,因而产生了语义干扰效应。而当Ad hoc无关联干扰词出现时,因事先的情境不激活无关联干扰词,而且由于预期的作用,对无关联干扰词的识别还产生了较强的抑制作用,所以,无关联干扰词的激活水平就低,由其激活的其他词汇表征的水平就更低。由无关联干扰词激活的词汇表征与由图片激活的词汇表征不交叉,不能够形成词汇群,对目标词汇选择的干扰作用就弱。在无情境提示时,不太可能激活被试头脑中关于具体行为目的和周围事物的知识,即不可能激活有Ad hoc联系的诸多事物。即使事物间可能存在Ad hoc联系,这些事物间联系也处于不活动状态。Ad hoc关联干扰词的干扰作用无法显现,它们对目标图片命名的影响与Ad hoc无关联干扰词也就没有显著差异。
二 关于Ad hoc关联效应的发生进程
与分类学关联对语义效应的影响进程相似[26-28],Ad hoc关联效应也发生在SOA从-200ms至0ms阶段,即发生在干扰词先于目标图片出现或与目标图片同时出现时;而当干扰词后于目标图片出现时(SOA从100ms至200ms),未出现Ad hoc关联效应。科林斯(Collins)和洛夫特斯(Loftus)的两个网络模型认为,图片和词的认知涉及词汇网络和概念网络[29]。词汇网络储存词的外部特征,包括词形的结构特征(如笔画、部件等)和词音的韵律特征;概念网络储存语义,包括概念和类别。在图-词干扰范式中,图片和词的语音表征与语义表征的加工不同步。图形输入后,概念网络中的语义表征先得到激活,然后是词汇网络中的语音表征激活。字形呈现后,词汇网络中的语音表征先得到激活,然后是概念网络中的语义表征激活,或者字形输入直接激活语义表征[30]。图片从呈现到命名的时间在600ms左右,其中概念激活时间在图片呈现后的150ms左右,词条选择时间大约从150—200ms开始,至350ms之间的某个时间点结束,最后是语音编码及发音[28]。汉字词的总体加工时间短于图片[30]。在较早的SOA(从-200ms至0ms)中,干扰词有充足时间完成自身语音和语义的激活过程,对目标图片加工产生影响,从而出现语义干扰效应。而当图片呈现和加工到一定时间后(SOA从100ms至200ms),较晚呈现的干扰词对图片加工只能提供语音信息,不能提供足够的语义激活信息[31],因此,对图片命名不产生显著影响。另一种可能是,当图片先出现时,情境的激活和目标图片自身的激活叠加,大大提高了图片概念结点的激活水平,加快了图片名称的选择;当干扰词再出现时,虽然干扰词概念结点的激活也可以引起干扰词词条激活,但无论是强度还是时间,都已不可能再与图片名称竞争。所以,就不可能对图片命名产生实际影响,语义干扰效应消失。
三 关于语义关联性影响语义效应的进一步思考
本研究显示,情境目标和Ad hoc关联性都影响图片命名,但Ad hoc关联性对图片命名的影响要以情境提示为前提。如果缺乏情境提示,即使事物之间存在Ad hoc关联,这种联系也不会对图片命名产生明显影响。这引发了对语义关联性影响语义效应的进一步思考:干扰词和目标词之间不同的语义关联类型为何带来不同的语义效应?对此,词汇群假设认为,类别语义关联与联想语义关联的作用差异源于干扰词是否与目标词产生共同的词汇群。结合Ad hoc关联效应及先前研究结果,似乎可以将词汇群差异的实质再往语义层推进一步,即类别概念是否激活是不同语义关联类型产生不同语义效应的实质,也是语义干扰效应是否产生的先决条件。理由是:类别概念的激活,将自上而下地使类别内许多成员的概念也得到激活,进而扩散激活其词汇表征[29],形成词汇群,产生语义干扰;而类别概念未得到激活时,类别内较少的成员能得到激活,不能形成较大的词汇群,语义干扰作用就有限。
在分类学关联中,同一类别同一水平的干扰词(如马)和目标图片(如猫)呈现后,不但激活了与之关联的许多概念(如狗、牛、羊、老鼠等),也向上激活了类别概念(动物)。这一点可从类别水平命名中的语义促进效应得到证明。对图片(如猫)做类别水平命名(动物)时,语义关联干扰词(如马)促进其命名[13, 30, 32],且不论语义关联干扰词与图片的语义相似性的高低程度,均有促进作用[30]。这表明,干扰词和图片呈现后,类别概念结点得到激活,这种激活将加强干扰词和目标图片所激活的相关概念及其词汇表征的激活水平,使得词条间竞争加强而引起语义干扰效应。此外,词汇化的微结构非常灵活,会随着说话语义背景变化进行调整[24]。语义相似性高的干扰词与目标词间有较高联想关联,容易由一个联想到另一个,此时无须激活类别概念结点,因而不产生语义干扰效应,相反还能产生语义启动效应。在主题关联中,主题关联干扰词(如奶酪)和目标词(如老鼠)同样具有很强的联想关联。它们呈现后,其共享的语境结点(如橱柜)未得到高度激活,该语境内的其他概念及其词汇表征的激活水平不足以产生强的干扰作用。
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还来自语义组块范式(Semantic blocking paradigm)的研究。在这一范式中,分组块在屏幕上依次呈现图片,要求被试命名。语义组块分为同质组和异质组,同质组中的图片来自同一语义类别或同一语境,异质组图片来自不同的语义类别或不同的语境。贝尔克(Belke)等人采用循环语义组块范式(8次循环)发现,在语义组块首次呈现时未出现语义干扰效应,而在随后7次呈现中语义干扰效应均稳定地出现[33]。其原因可能是,在第一个循环中语义类别概念并未得到高度激活;呈现1次后,被试形成了关于所有刺激的语义类别概念,在第2次至第8次重复呈现中,语义类别的概念产生高度激活。这表明,语义干扰效应产生需要语义类别概念的激活。拉赫曼等同时采用图-词干扰范式和语义组块范式考察主题关联在语义效应中的作用,发现主题关联干扰图片在图-词干扰范式中促进目标图片命名,在语义组块范式中干扰图片命名[34]。其原因可能是,互有主题关联的图片属于同一语境(如蜜蜂、蜂蜜、养蜂人同属于养蜂场),当它们在一个组块中呈现时,语境(如养蜂场)的概念结点也得到高度激活。此时,所共享的语境概念结点的作用类似于类别语义相关条件下的类别概念结点,语境概念结点的高度激活会影响该类别项目的概念层与词条层,使得词条之间竞争足够强而导致语义干扰效应。
综上所述,干扰词与目标词的不同语义关联性影响语义效应,根源在于类别概念结点是否得到激活。在本研究中,情境是Ad hoc类别内各个成员的共有语义结点,它对类别成员具有组织、囊括作用,呈现情境就能够激活被试头脑中与该目标情境相关事物的概念结点,并使词汇群中的竞争词条处于高水平活跃状态,从而产生了语义干扰效应。
四 本研究的启示
本研究的结果对知识教学与创造性培养具有参考价值。在知识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情境,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概念,有利于知识理解与问题解决。在创造性培养中,利用Ad hoc类别概念灵活地建构知识,符合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特征。巴萨卢认为,根据事物的分类学类别和Ad hoc类别交叉分类,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8]。王娟和张积家认为,人的创造性可以理解为知识激活的能力和知识点之间建立不寻常联系的能力。在面临问题时,个体头脑中的相关知识能否在短时间内迅速激活,这些被激活的知识点之间能否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产生联系,是创造过程中灵感产生的必要条件[9]。即在情境启发和目标指引下,个体的知识被激活后,各知识点间会产生Ad hoc联系,形成Ad hoc类别。在某些Ad hoc类别中,一些知识点之间建立了不寻常联系,这些不寻常联系就可能产生独特、新颖、有社会价值的想法、观点和意见,进而可能产生有创新性的新理论、新观念。因此,设立目标、组建Ad hoc类别的练习能够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这对年轻一代的创造性培养有重要作用。
五. 结论
(1) 与其他语义关联类型相比,Ad hoc关联对言语产生中语义效应的影响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
(2) Ad hoc关联的语义干扰效应不够稳定,它的产生以情境目标提示为前提,发生在图片命名早期。
-
期刊类型引用(2)
1. 于浩. 以形驭实: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结构的优化路径. 邢台学院学报. 2025(01): 29-43 . 百度学术
2. 于浩. 新型城镇化区域学前教育办园模式的选择——以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为例.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3(04): 66-7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 HTML全文浏览量:
- PDF下载量:
- 被引次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