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otential, Path and Challenge of Soybean Production in China
-
摘要: 大豆在中国居民饮食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关系饲料、油脂和食用蛋白安全。在大食物观下,中国食物供求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食物生产结构已滞后于持续升级的消费结构,突出表现为大豆供给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而这已成为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风险所在。中国大豆虽然面临着单产低且增速慢、种植面积不稳定和供需结构不匹配的“三元困境”,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潜在增产空间。遵循现阶段的常规性技术发展路径提升大豆单产所带来的增产潜力有限,需要采取创新性甚至突破性的非常规手段提升单产水平,同时依靠农民积极性提升和技术创新挖掘多元耕地空间来扩大种植面积。从需求侧引导降低大豆的饲用需求也可有效缓解生产端的增产压力。但是,提单产、扩面积和调需求等增产路径都面临严峻挑战,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等可能会制约大豆增产潜力的有效释放,需要规避“运动式”的增产方式,探索长期可持续性的增产方案。Abstract: Soybea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ese diet and is related to the security of feed, oil and edible protein. Under the big food perspective,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China's food supply and demand has gradually emerged. The food production structure has lagged behind the continuously upgraded consumption structure. The outstanding fact is that the soybean supply mainly depends o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which has become a risk to China's food security. Although China's soybean is in the trilemma of low yield and slow growth rate, unstable planting area and mismatch of supply and demand structure, there is still a certain potential for increasing its production. The conventional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ath for improving soybean yield has limited potential, so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innovative measures and even those that break through the conventional means to increase the yield. Additionally, it is necessary to rely on the improvement of farmers' enthusiasm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tap diversified cultivated land space to expand the planting area. And reducing the demand for soybean feed on the demand side can also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n the production. However, yield increase paths such as unit yield increase, area expansion and demand adjustment are all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Economic costs and time costs may restrict the effective release of the potential. It is necessary to avoid "movement-style" production increase methods and explore long-term sustainable methods of increasing soybean production.
-
Keywords:
- soybean /
- potential for increasing production /
- food security /
- big food perspective
-
-
表 1 国内外大豆的单产比较/斤/亩
年份 中国 世界 中国的世界排名 全国均值 黑龙江省 世界均值 巴西 美国 1995 222 227 271 293 317 33 2000 221 209 289 320 342 32 2005 227 237 309 297 386 42 2010 236 220 344 393 390 38 2015 242 250 357 404 431 37 2020 264 254 371 437 450 40 年均增长率/% 0.7 0.5 1.3 1.6 1.4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 表 2 大豆和玉米的成本收益比较/元/亩、%
地理范围 项目 大豆 玉米 2018 2020 增幅 2018 2020 增幅 中国 现金销售收入 474.2 660.2 39.2 881.5 1187.8 34.8 现金成本 316.8 340.3 7.4 435.1 462.9 6.4 物质与服务费用 204.0 206.1 1.0 383.8 392.5 2.3 人工成本(雇工费用) 30.8 41.7 35.2 21.7 33.6 54.9 土地成本(流转地租金) 82.0 92.5 12.9 29.7 36.8 24.0 现金收益 157.4 319.9 103.2 446.4 724.9 62.4 黑龙江省 现金销售收入 478.85 645.5 34.8 750.5 1037.8 38.3 现金成本 393.9 443.0 12.5 454.2 521.9 14.9 物质与服务费用 213.5 224.2 5.1 345.8 365.7 5.7 人工成本(雇工费用) 50.2 64.7 28.9 36.4 52.6 44.6 土地成本(流转地租金) 130.2 154.1 18.3 72.1 103.6 43.8 现金收益 85.0 202.5 138.3 296.3 515.9 74.1 生产者补贴 320.0 238.0 -25.6 25.0 38.0 52.0 现金收益+生产者补贴 405.0 440.5 8.8 321.3 553.9 72.4 资料来源: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整理和计算。 表 3 大豆增产情景设定及测算方法
增产情景 测算方法 基准情景 中国单产×中国播种面积 1.提高大豆单产水平情景 常规性技术发展路径下单产潜力提高 2025年的单产预测值 2025年单产预测值×中国播种面积 2030年的单产预测值 2030年单产预测值×中国播种面积 2035年的单产预测值 2035年单产预测值×中国播种面积 技术效率法测算单产 各省单产/技术效率×各省播种面积,然后加总 突破性创新发展路径下单产潜力提高 世界单产均值 世界平均单产×中国播种面积 世界单产极大值 世界最高单产×中国播种面积 世界产量大国单产 产量大国单产×中国播种面积 国内高产示范区单产 大豆高产示范区实验单产×中国播种面积 2.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情景 挖掘历史峰值潜力 历年本省最高播种面积 本省单产×历年本省最大播种面积,然后加总 推动撂荒地复耕种植大豆 撂荒地种植大豆1 000万亩 (低位方案) 中国单产×粮食主产区撂荒地面积+中国产量 撂荒地种植大豆3 000万亩 (中位方案) 撂荒地种植大豆6 083万亩 (高位方案) 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 盐碱地种植大豆1 000万亩 (低位方案) 中国单产×盐渍土开发利用面积+中国产量 盐碱地种植大豆5 000万亩 (中位方案) 盐碱地种植大豆1亿亩 (高位方案) 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带状复合种植5 000万亩 (低位方案) 带状复合种植单产×带状复合种植面积+中国产量 带状复合种植1亿亩 (中位方案) 带状复合种植20%玉米面积 (高位方案) 综合情景 撂荒地+盐碱地+带状复合种植(低位方案) 撂荒地低位+盐碱地低位+带状复合种植低位方案 撂荒地+盐碱地+带状复合种植(中位方案) 撂荒地中位+盐碱地中位+带状复合种植中位方案 撂荒地+盐碱地+带状复合种植(高位方案) 撂荒地高位+盐碱地高位+带状复合种植高位方案 3.引导降低大豆饲用需求情景 推动饲用豆粕减量替代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说明 引导食物消费结构转变 减少9%的猪肉消费 (低位方案) 减少13%的猪肉消费 (中位方案) 基于猪肉的饲料转化率、自给率、饲料中豆粕比率估算 减少24%的猪肉消费 (高位方案) 注:大豆的中国单产和中国播种面积均为2021年数据; 世界单产数据和中国的省级产量、省级单产、省级播种面积数据均为2020年数据。 表 4 大豆增产潜力的测算结果
增产情景 总产量/万吨 增产潜力/万吨 增产幅度/% 基准情景 1 640 0 0.0 1.提高大豆单产水平情景 常规性技术发展路径下单产潜力提高 2025年的单产预测值 1 716 76 4.6 2030年的单产预测值 1 816 176 10.7 2035年的单产预测值 1 922 282 17.2 技术效率法测算单产 2 546 906 55.2 突破性创新发展路径下单产潜力提高 世界单产均值 2 342 702 42.8 世界单产极大值 3 716 2 076 126.6 世界产量大国单产 2 755 1 115 68.0 国内高产示范区单产 3 156 1 516 92.4 2.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情景 挖掘历史峰值潜力 历年本省最高播种面积 4 105 2 465 150.3 推动撂荒地复耕种植大豆 撂荒地种植大豆1 000万亩 (低位方案) 1 768 128 7.8 撂荒地种植大豆3 000万亩 (中位方案) 2 028 388 23.7 撂荒地种植大豆6 083万亩 (高位方案) 2 431 791 48.2 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 盐碱地种植大豆1 000万亩 (低位方案) 1 768 128 7.8 盐碱地种植大豆5 000万亩 (中位方案) 2 288 648 39.5 盐碱地种植大豆1亿亩 (高位方案) 2 938 1 298 79.1 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带状复合种植5 000万亩 (低位方案) 2 223 583 35.5 带状复合种植1亿亩 (中位方案) 2 805 1 165 71.0 带状复合种植20%玉米面积 (高位方案) 3 155 1 515 92.3 综合情景 撂荒地+盐碱地+带状复合种植(低位方案) 2 479 839 51.2 撂荒地+盐碱地+带状复合种植(中位方案) 3 841 2 201 134.2 撂荒地+盐碱地+带状复合种植(高位方案) 5 244 3 604 219.8 3.引导降低大豆饲用需求情景 推动饲用豆粕减量替代 — 3 000 182.9 引导食物消费结构转变 减少9%的猪肉消费 (低位方案) — 269 16.4 减少13%的猪肉消费 (中位方案) — 388 23.7 减少24%的猪肉消费 (高位方案) — 717 43.7 最大值 5 244 3 604 219.8 最小值 1 716 76 4.6 均值 2 716 1 079 65.8 中位数 2 479 791 48.2 数据来源:作者测算。 -
[1]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9: 67-68. [2]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提出要求[EB/OL]. (2021-12-26)[2022-03-22]. http://m.news.cn/2021-12/26/c_1128202662.htm. [3]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EB/OL]. (2022-03-06)[2022-03-22]. http://www.gov.cn/xinwen/2022-03/06/content_5677564.htm. [4] 郑志浩, 高颖, 赵殷钰. 收入增长对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模式的影响[J]. 经济学(季刊), 2016, 15(1): 263-28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JXU201601012.htm [5] 朱文博. 中国城镇居民食物消费及其对营养摄入和碳排放影响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21: 63-64. [6] ZHENG Z, HENNEBERRY S R, ZHAO Y, et al. Predicting the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food demand in China[J]. Agribusiness, 2019(35): 301-328.
[7] 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15-21. [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EB/OL]. (2013-12-13)[2022-02-22]. http://www.gov.cn/ldhd/2013-12/13/content_2547546.htm. [9] 2021年12月进口主要商品量值表[EB/OL]. (2022-01-18)[2022-03-01]. 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zfxxgk/2799825/302274/302277/302276/4127968/index.html. [10] 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2021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1: 38-39. [11]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2021-12-29)[2022-02-25].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ZZYGLS/202201/t20220113_6386808.htm.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 (2022-02-22)[2022-03-01]. http://www.gov.cn/zhengce/2022-02/22/content_5675035.htm. [13] 司伟, 李东阳. 品种推广对中国大豆单产的影响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 2018(5): 4-1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YJS201805001.htm [14] 司伟, 韩天富. "十四五"时期中国大豆增产潜力与实现路径[J]. 农业经济问题, 2021(7): 17-2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JWT202107003.htm [15] 202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1-09-08)[2022-02-22]. http://www.njhs.moa.gov.cn/nyjxhqk/202109/t20210908_6376013.htm. [16] 张峭, 王克, 李越, 等. 我国农业保险风险保障: 现状、问题和建议[J]. 保险研究, 2019(10): 3-1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XYJ201910001.htm [17] 王禹, 李干琼, 喻闻, 等. 中国大豆生产现状与前景展望[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21): 201-20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BNY202021045.htm [18] 王善高, 薛超, 徐章星, 等. 中国大豆种植技术效率及其增产潜力分析——兼论效率优先还是面积优先[J]. 世界农业, 2019(12): 96-10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NY201912014.htm [19]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伙伴行动"千亩方示范田大豆亩产超250公斤[EB/OL]. (2022-01-12)[2022-02-23]. https://www.caas.cn/xwzx/tpxw/318798.html. [20] 李雨凌, 马雯秋, 姜广辉, 等. 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程度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6): 1439-145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RZX202106007.htm [21] 杨劲松, 姚荣江, 王相平, 等. 防止土壤盐渍化, 提高土壤生产力[J]. 科学, 2021, 73(6): 30-3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XZZ202106007.htm [22] 减少进口大豆依赖夯实养殖业发展基础——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谈饲用豆粕减量替代[EB/OL]. (2022-02-17)[2022-03-02]. http://mrdx.cn/content/20220217/Articel03003NU.htm. [23] OECD-FAO. OECD-FAO Agricultural Outlook (Edition 2021)[EB/OL]. OECD Agriculture Statistics Database. [2022-03-22]. https://doi.org/10.1787/4bde2d83-en.
[24]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1[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240-246. [25] 陈锡文. 切实保障国家食物供给安全[J]. 农业经济问题, 2021(6): 4-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JWT202106002.htm [26] 孙眉. 有序推进转基因产业化[N]. 农民日报, 2022-01-06. [27] 张瑞娟, 许菲. 消费者转基因食品购买决策研究——转基因制度认知视角[J/OL]. 农业技术经济, 2021(X): 239-252. DOI: 10.13246/j.cnki.jae.20210916.003. [28] 国土资源部举行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结果发布会[EB/OL]. (2016-12-28)[2022-03-22]. http://www.scio.gov.cn/xwfbh/gbwxwfbh/xwfbh/gtzyb/Document/1537297/1537297.htm. [29] WILLETT W, ROCKSTRÖM J, LOKEN B, et al. Food in the anthropocene: the EAT-Lancet Commission on healthy diets from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J]. The Lancet, 2019, 393(10170): 447-492. doi: 10.1016/S0140-6736(18)31788-4
[30] 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 等. 2021年中国与全球食物政策报告[R].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21: 24-34. -
期刊类型引用(58)
1. 方木欢. 粤港澳合作区复杂型治理的发生机理及推进机制. 公共治理研究. 2024(04): 35-49 . 百度学术
2. 穆玉华,杨昫涵,李晓琳. 粤港澳大湾区竞技体育水平差距与梯度推移策略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4(06): 71-81 . 百度学术
3. 李嘉龙,赵男男. 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湛江海南互联互通. 特区经济. 2023(04): 33-36 . 百度学术
4. 陈朋亲,毛艳华.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与国外典型跨境合作区治理比较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02): 26-38+205 . 百度学术
5. 李超. 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方略. 开放导报. 2023(03): 15-22 . 百度学术
6. 李金惠,刘浩. 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立法路径研究(英文).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2023(04): 122-136 . 百度学术
7. 李超,普友少. 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区域经济评论. 2023(04): 83-90 . 百度学术
8. 朱雅妮,冯泽华.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3(09): 36-44 . 百度学术
9. 劳子良,陈子朋.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甘肃金融. 2023(09): 57-63+56 . 百度学术
10. 王长建,叶玉瑶,汪菲,黄正东,李启军,陈宇,林浩曦,吴康敏,林晓洁,张虹鸥.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水平的测度及评估. 热带地理. 2022(02): 206-219 . 百度学术
11. 刘云刚,张吉星,王丰龙,许志桦.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区域协调:“有孔边界”下的政策实践回顾与展望. 城市观察. 2022(01): 6-17+159 . 百度学术
12. 林志元,杨松. 基于速度分级的粤港澳大湾区装配式轨道关键技术研究. 铁道勘察. 2022(02): 1-7 . 百度学术
13. 陈昭,陈钊泳.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了企业创新吗?. 财经理论研究. 2022(05): 77-89 . 百度学术
14. 高敏华. 基于IHA/RVA法西江下游高要段水文情势研究. 人民珠江. 2022(09): 69-77+97 . 百度学术
15. 董鹏. 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协调:缘由、挑战和对策. 财政科学. 2022(09): 106-114 . 百度学术
16. 李楠,黎紫纯. 粤港澳大湾区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及特征. 广东经济. 2022(12): 44-51 . 百度学术
17. 李文辉,丘芷君.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技术创新现状与趋势. 科技管理研究. 2021(02): 77-83 . 百度学术
18. 周静,黄雅怡,陈韵仪,肖娟,张鸣凤. 国内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特区经济. 2021(01): 31-34 . 百度学术
19. 陆小成. 世界级城市群、雾霾治理与京津冀低碳发展研究进展——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的计量分析. 企业经济. 2021(02): 14-23 . 百度学术
20. 李沐纯,彭芸,张紫瑄,盛泽萱.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01): 104-112 . 百度学术
21. 王枫云,任亚萍,刘鉴萱.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理论进展与未来走向. 探求. 2021(02): 65-74 . 百度学术
22. 李菁. 基于创新内涵的珠三角九市制造业转型水平测度研究. 科技经济导刊. 2021(23): 22-24 . 百度学术
23. 陈珏思. 激发湾区文化活力 助力人文湾区建设——以粤港澳大湾区美术馆建设为例. 美术文献. 2021(04): 13-15 . 百度学术
24. 张悦,吕伟涛,陈绿文,武斌,马颖,齐奇. 粤港澳大湾区两套闪电定位系统地闪探测性能的对比分析. 热带气象学报. 2021(03): 409-418 . 百度学术
2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课题组,申明浩,滕明明,杨永聪,申么. 数据要素跨境流动与治理机制设计——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视角. 国际经贸探索. 2021(10): 86-98 . 百度学术
26. 陈昭,梁淑贞.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2021(19): 86-96 . 百度学术
27. 毛艳华,信超辉,荣健欣. 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与集聚扩散特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26-37+205 . 百度学术
28. 陈锐辉.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大湾区的对标研究. 商场现代化. 2020(02): 59-60 . 百度学术
29. 鄢祥锋.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 智库时代. 2020(07): 168-169 . 百度学术
30. 丘书俊. 中山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互动合作发展研究. 经济师. 2020(03): 161-163 . 百度学术
31. 陈晓运,郭小敏.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治逻辑. 学术论坛. 2020(01): 90-98 . 百度学术
32. 周艳,钟昌标. 大湾区“三群”联动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与促进政策. 经济体制改革. 2020(02): 46-52 . 百度学术
33. 赵超.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机制构建探讨. 岭南学刊. 2020(02): 99-104 . 百度学术
34. 温立辉.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下粤东北河源地区的产业机遇. 科技经济导刊. 2020(09): 18-19 . 百度学术
35. 黄江帆.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佛全域同城化的对策研究. 质量与市场. 2020(04): 28-29+34 . 百度学术
36. 陈晓东.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创新关联度研究. 财富时代. 2020(08): 99-100 . 百度学术
37. 劳铖强. 新冠肺炎疫情下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思考.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0(05): 99-103 . 百度学术
38. 张显未.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实施机制. 特区经济. 2020(10): 36-38 . 百度学术
39. 谢菁,邹杨,宁祺器. 湾区经济发展战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证研究. 当代财经. 2020(12): 3-13 . 百度学术
40. 肖卓霖.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视角下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探讨.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29-33 . 百度学术
41. 林圣皓.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条件探究. 全国流通经济. 2019(02): 101-102 . 百度学术
42. 覃成林,崔聪慧. 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水平评估及其提升策略. 改革. 2019(02): 56-63 . 百度学术
43. 林江,姚翠齐.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何“求同存异”?. 财经智库. 2019(01): 103-123+144 . 百度学术
44. 冯郑凭. 机遇与挑战: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旅游战略定位与对策. 经济论坛. 2019(05): 98-105 . 百度学术
45. 杨奇青,邓华格,陈接磷.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宣教中药园建设探讨. 绿色科技. 2019(14): 33-35 . 百度学术
46. 徐谙为,王江萍,陈红跃. 珠江三角洲红树林湿地景观应对极端气候的探讨. 绿色科技. 2019(14): 36-39 . 百度学术
47. 杨姝琴. 广州加快衔接港澳营商环境制度规则的路径探析. 探求. 2019(04): 46-50+74 . 百度学术
48. 张雍雍,邵波. 《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空间规划》创新探索. 浙江建筑. 2019(05): 1-5+11 . 百度学术
49. 邓峰,谢苏立,蒋莉.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湘粤赣边界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研究——基于博弈理论.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08): 80-83 . 百度学术
50. 曾剑雄,齐方奕. 以国际湾区经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19(04): 36-47 . 百度学术
51. 魏颖,曹方,刘祯. “多核”联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体系.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9(07): 59-67 . 百度学术
52. 肖璐. 浅析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意义和作用. 商场现代化. 2019(21): 112-114 . 百度学术
53. 周仲高,游霭琼,徐渊.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的理论构建与推进策略. 广东社会科学. 2019(06): 91-101 . 百度学术
54. 覃艳华,曹细玉.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协同创新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255-262 . 百度学术
55. 曹小曙.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120-130 . 百度学术
56. 叶林,宋星洲.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同创新系统:基于规划纲要的视角. 行政论坛. 2019(03): 87-94 . 百度学术
57. 毛艳华,杨思维.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创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168-177 . 百度学术
58. 毛艳华. 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南方经济. 2018(12): 129-13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