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诗中的“新诗”——兼谈北宋赠答唱和诗的文学生成机制

管琴

管琴. 论苏轼诗中的“新诗”——兼谈北宋赠答唱和诗的文学生成机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5): 82-95.
引用本文: 管琴. 论苏轼诗中的“新诗”——兼谈北宋赠答唱和诗的文学生成机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5): 82-95.
GUAN Qin. On the "New Poems" in SU Shi's Poetry—Also on the Literary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Dedicated and Responded Poems or Serial Versifying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3, (5): 82-95.
Citation: GUAN Qin. On the "New Poems" in SU Shi's Poetry—Also on the Literary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Dedicated and Responded Poems or Serial Versifying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3, (5): 82-95.

论苏轼诗中的“新诗”——兼谈北宋赠答唱和诗的文学生成机制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管琴: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主要从事宋代文史、中国古典诗学研究

  • 中图分类号: I207.22

On the "New Poems" in SU Shi's Poetry—Also on the Literary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Dedicated and Responded Poems or Serial Versifying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 摘要: 宋代诗人中,苏轼是在诗中写及“新诗”非常突出的一位。其“新诗”往往并不孤起,而有紧密的诗人群体与创作机制的联结。这种来往互赠,促发了一种新的书写机制与文学情境。苏轼的“新诗”常与“故人”一并出现,构造有生命力的诗歌表达和文学场景,传递出经时间汰洗、却久而弥坚的美感。苏轼在大量唱和诗中提及“新诗”,形成诗中诗的结构,这与一般论诗诗有所区别。几种“新诗”类型的单独或结合使用,使唱和诗歌文本的接收与投答自然形成一种生动的文学生态,彼此之间产生深刻的关联。与宋代的其他诗人相比,苏轼的诗歌技巧更多元,审美风格也有代表性。对“新诗”的形容与对方的撰写固然有密切的关系,也符合赠答唱和诗的机制,但“新诗”联缀的并非泛泛称颂,而往往寄寓其文学理想。此外,“新诗”与“清诗”某些时候可以互相替代,形成互文。
    Abstract: Among the poets in the Song Dynasty, SU Shi wa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poets writing "new poems" in their works. His "new poems" were often not isolated, but had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a poet group and the certain creation mechanism. This kind of exchange of poets promoted a new writing mechanism and literary situation. His "new poems" often appears together with his "old friends", constructing vibrant poetic expression and literary scenes, and conveying the aesthetic feeling of firmness as time went by. SU Shi often mentioned "new poems" in his large number of serial versifying, forming the structure of poems in poem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poems talking about poetry. This single or combination of several types of "new poems" made the reception and answer of serial versifying form a vivid literary ecology, and it made a deep connection between each other. Compared with other poets in the Song Dynasty, SU Shi's poetic skills were more diverse and his aesthetic style was also representative. The description of "new poems" was certainl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riting the poets he received, but also in line with the mechanism of serial versifying. "New poems" were not only general praises, but also embodies his literary ideal. In addition, "new poems" and "fresh poems" can sometimes be replaced by each other, forming a mutual text.
  • 期刊类型引用(58)

    1. 方木欢. 粤港澳合作区复杂型治理的发生机理及推进机制. 公共治理研究. 2024(04): 35-49 . 百度学术
    2. 穆玉华,杨昫涵,李晓琳. 粤港澳大湾区竞技体育水平差距与梯度推移策略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4(06): 71-81 . 百度学术
    3. 李嘉龙,赵男男. 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湛江海南互联互通. 特区经济. 2023(04): 33-36 . 百度学术
    4. 陈朋亲,毛艳华.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与国外典型跨境合作区治理比较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02): 26-38+205 . 百度学术
    5. 李超. 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方略. 开放导报. 2023(03): 15-22 . 百度学术
    6. 李金惠,刘浩. 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立法路径研究(英文).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2023(04): 122-136 . 百度学术
    7. 李超,普友少. 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区域经济评论. 2023(04): 83-90 . 百度学术
    8. 朱雅妮,冯泽华.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3(09): 36-44 . 百度学术
    9. 劳子良,陈子朋.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甘肃金融. 2023(09): 57-63+56 . 百度学术
    10. 王长建,叶玉瑶,汪菲,黄正东,李启军,陈宇,林浩曦,吴康敏,林晓洁,张虹鸥.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水平的测度及评估. 热带地理. 2022(02): 206-219 . 百度学术
    11. 刘云刚,张吉星,王丰龙,许志桦.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区域协调:“有孔边界”下的政策实践回顾与展望. 城市观察. 2022(01): 6-17+159 . 百度学术
    12. 林志元,杨松. 基于速度分级的粤港澳大湾区装配式轨道关键技术研究. 铁道勘察. 2022(02): 1-7 . 百度学术
    13. 陈昭,陈钊泳.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了企业创新吗?. 财经理论研究. 2022(05): 77-89 . 百度学术
    14. 高敏华. 基于IHA/RVA法西江下游高要段水文情势研究. 人民珠江. 2022(09): 69-77+97 . 百度学术
    15. 董鹏. 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协调:缘由、挑战和对策. 财政科学. 2022(09): 106-114 . 百度学术
    16. 李楠,黎紫纯. 粤港澳大湾区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及特征. 广东经济. 2022(12): 44-51 . 百度学术
    17. 李文辉,丘芷君.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技术创新现状与趋势. 科技管理研究. 2021(02): 77-83 . 百度学术
    18. 周静,黄雅怡,陈韵仪,肖娟,张鸣凤. 国内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特区经济. 2021(01): 31-34 . 百度学术
    19. 陆小成. 世界级城市群、雾霾治理与京津冀低碳发展研究进展——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的计量分析. 企业经济. 2021(02): 14-23 . 百度学术
    20. 李沐纯,彭芸,张紫瑄,盛泽萱.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01): 104-112 . 百度学术
    21. 王枫云,任亚萍,刘鉴萱.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理论进展与未来走向. 探求. 2021(02): 65-74 . 百度学术
    22. 李菁. 基于创新内涵的珠三角九市制造业转型水平测度研究. 科技经济导刊. 2021(23): 22-24 . 百度学术
    23. 陈珏思. 激发湾区文化活力 助力人文湾区建设——以粤港澳大湾区美术馆建设为例. 美术文献. 2021(04): 13-15 . 百度学术
    24. 张悦,吕伟涛,陈绿文,武斌,马颖,齐奇. 粤港澳大湾区两套闪电定位系统地闪探测性能的对比分析. 热带气象学报. 2021(03): 409-418 . 百度学术
    2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课题组,申明浩,滕明明,杨永聪,申么. 数据要素跨境流动与治理机制设计——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视角. 国际经贸探索. 2021(10): 86-98 . 百度学术
    26. 陈昭,梁淑贞.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2021(19): 86-96 . 百度学术
    27. 毛艳华,信超辉,荣健欣. 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与集聚扩散特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26-37+205 . 百度学术
    28. 陈锐辉.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大湾区的对标研究. 商场现代化. 2020(02): 59-60 . 百度学术
    29. 鄢祥锋.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 智库时代. 2020(07): 168-169 . 百度学术
    30. 丘书俊. 中山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互动合作发展研究. 经济师. 2020(03): 161-163 . 百度学术
    31. 陈晓运,郭小敏.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治逻辑. 学术论坛. 2020(01): 90-98 . 百度学术
    32. 周艳,钟昌标. 大湾区“三群”联动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与促进政策. 经济体制改革. 2020(02): 46-52 . 百度学术
    33. 赵超.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机制构建探讨. 岭南学刊. 2020(02): 99-104 . 百度学术
    34. 温立辉.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下粤东北河源地区的产业机遇. 科技经济导刊. 2020(09): 18-19 . 百度学术
    35. 黄江帆.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佛全域同城化的对策研究. 质量与市场. 2020(04): 28-29+34 . 百度学术
    36. 陈晓东.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创新关联度研究. 财富时代. 2020(08): 99-100 . 百度学术
    37. 劳铖强. 新冠肺炎疫情下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思考.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0(05): 99-103 . 百度学术
    38. 张显未.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实施机制. 特区经济. 2020(10): 36-38 . 百度学术
    39. 谢菁,邹杨,宁祺器. 湾区经济发展战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证研究. 当代财经. 2020(12): 3-13 . 百度学术
    40. 肖卓霖.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视角下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探讨.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29-33 . 百度学术
    41. 林圣皓.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条件探究. 全国流通经济. 2019(02): 101-102 . 百度学术
    42. 覃成林,崔聪慧. 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水平评估及其提升策略. 改革. 2019(02): 56-63 . 百度学术
    43. 林江,姚翠齐.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何“求同存异”?. 财经智库. 2019(01): 103-123+144 . 百度学术
    44. 冯郑凭. 机遇与挑战: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旅游战略定位与对策. 经济论坛. 2019(05): 98-105 . 百度学术
    45. 杨奇青,邓华格,陈接磷.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宣教中药园建设探讨. 绿色科技. 2019(14): 33-35 . 百度学术
    46. 徐谙为,王江萍,陈红跃. 珠江三角洲红树林湿地景观应对极端气候的探讨. 绿色科技. 2019(14): 36-39 . 百度学术
    47. 杨姝琴. 广州加快衔接港澳营商环境制度规则的路径探析. 探求. 2019(04): 46-50+74 . 百度学术
    48. 张雍雍,邵波. 《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空间规划》创新探索. 浙江建筑. 2019(05): 1-5+11 . 百度学术
    49. 邓峰,谢苏立,蒋莉.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湘粤赣边界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研究——基于博弈理论.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08): 80-83 . 百度学术
    50. 曾剑雄,齐方奕. 以国际湾区经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19(04): 36-47 . 百度学术
    51. 魏颖,曹方,刘祯. “多核”联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体系.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9(07): 59-67 . 百度学术
    52. 肖璐. 浅析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意义和作用. 商场现代化. 2019(21): 112-114 . 百度学术
    53. 周仲高,游霭琼,徐渊.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的理论构建与推进策略. 广东社会科学. 2019(06): 91-101 . 百度学术
    54. 覃艳华,曹细玉.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协同创新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255-262 . 百度学术
    55. 曹小曙.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120-130 . 百度学术
    56. 叶林,宋星洲.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同创新系统:基于规划纲要的视角. 行政论坛. 2019(03): 87-94 . 百度学术
    57. 毛艳华,杨思维.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创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168-177 . 百度学术
    58. 毛艳华. 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南方经济. 2018(12): 129-13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7)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9
  • HTML全文浏览量:  30
  • PDF下载量:  100
  • 被引次数: 85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6-05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11-08
  • 刊出日期:  2023-09-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