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完整性"的现代性意蕴及其教育观照
-
摘要: 人的"完整性"关乎人与他者以及人的自我认识问题.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是一个心与物或身与心的关系问题,但从最高的意义上讲,却是一个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对现代性社会而言,人的"完整性"问题下降为一个政治内的相对自由和幸福问题,也因此表现为一个包括制度和教育在内的技术问题.即便如此,现代教育在人的政治内"完整性"观照上还存在由教育目标、核心素养模型、学科课程实施导致的三种分离.唯有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才真正观照人的"完整性"问题.当代中国教育应当坚守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根植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遵循学科兴趣激发、脑认知规律及身心发展特点基础上的教学法则,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的"完整性"观照.
-
-
期刊类型引用(7)
1. 王晓燕,田太伟. 第三次分配制度化推进的慈善生态系统构建与设计.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01): 2-6 . 百度学术
2. 张奇林. 共同富裕目标下慈善事业的使命担当与发展路径. 社会保障评论. 2023(03): 133-146 . 百度学术
3. 原珂. 社区基金会扎根社区发展的域外经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03): 34-45 . 百度学术
4. 元晋秋. 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分配制度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现代经济探讨. 2020(09): 9-14 . 百度学术
5. 朱光明. 慈善市场化的意涵、局限及行为选择. 社会保障评论. 2020(03): 129-140 . 百度学术
6. 葛一帆. 以创造共享价值理念促进环境污染型企业转型.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03): 38 . 百度学术
7. 吴子明. “社区慈善”背后的社会趋向反思.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134-14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 HTML全文浏览量:
- PDF下载量:
- 被引次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