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戈载《翠薇花馆词》三十四卷本考释

李芳

李芳. 新见戈载《翠薇花馆词》三十四卷本考释[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 196-204.
引用本文: 李芳. 新见戈载《翠薇花馆词》三十四卷本考释[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 196-204.
LI Fang. A Study of the Newly Found 34-Volume Edition of Cuiweihuaguan Ci by Ge Zai[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2, (4): 196-204.
Citation: LI Fang. A Study of the Newly Found 34-Volume Edition of Cuiweihuaguan Ci by Ge Zai[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2, (4): 196-204.

新见戈载《翠薇花馆词》三十四卷本考释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I222

A Study of the Newly Found 34-Volume Edition of Cuiweihuaguan Ci by Ge Zai

  • 摘要: 清代词人戈载的《翠薇花馆词》有多种版本存世。新近发现的三十四卷本是目前所知戈载词集中刊行最晚、收词最多的版本,末四卷词作大部分作于戈载归里乡居之后,据其内容可补充戈载晚年的生平事迹。此书经过徐世昌、林葆恒、黄裳等著名藏书家递藏,卷末有黄裳手书书跋一篇。通过考订、梳理现存《翠薇花馆词》八卷本、十卷本、二十七卷本、二十九卷本、三十卷本、三十四卷本等重要版本的刊刻时间及源流关系,可以揭示戈载屡次刊刻及修订词集的过程。
    Abstract: Of the many editions of Ge Zai's Cuiweihuaguan Ci, the newly found 34-volume edition is the one which was published latest and contains the most of the author's ci works. The last four volumes were written after Ge Zai came back o live in his hometown and tell much about the life of his late years. The different editions of Cuiweihuaguan Ci are analyzed regarding their respective publishing time and their mutual relationship, revealing the process whereby Ge Zai wrote, revised and published his Ci works.
  • 戈载(1786—1856)是清代中叶著名词家,吴中词派的代表人物,著有《翠薇花馆词》存世;又曾自选其词,编为《翠薇雅词》,收入《吴中七家词》。嘉庆、道光间,《翠薇花馆词》随作随刊,故传世版本较多,均为戈载翠薇花馆家刻本,常见的有戈载早年刊刻的初刊本八卷本,以及晚期刊行的二十七卷本和二十九卷本等。笔者新近发现了一种三十四卷本,是目前所知戈载《翠薇花馆词》诸本中刊行最晚、收词最多的版本。前人著录中罕有提及,其词作内容颇可补充戈载晚年生平事迹,兹介绍如下。

    戈载,字顺卿,又字宝士,号弢翁,江苏吴县人。戈载平生性嗜作词,其词集名《翠薇花馆词》,今有多种版本传世;又有《词林正韵》一书,向为填词家所宗。关于《翠薇花馆词》的版本,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尝记曰:“戈宝士《翠薇花馆词》最多,余所得者二十七卷,《词综续编》以为三十九卷,《万竹楼词注》以为三十卷,《听秋声馆词话》以为十卷。殆其词随作随刻,故积久愈多耳。”谢氏此言甚是。戈载毕生嗜词,创作不辍,作品极繁。《翠薇花馆词》的刊刻,除随作随刊的特点外,还在多次刊行中进行了大量删汰修改。如十卷本中自序所言,八卷本是“自庚申至丁丑,阅十有八载”,其间共创作了七百多篇词,经“同好诸君为删定成八卷”,其中编选收入只有二百七十篇, 故存于集中者仅“十之五六”耳。

    据诸文献记载及笔者所见,目前《翠薇花馆词》的版本可考者有九种之多,分别为八卷本、十卷本、十七卷本、十九卷本、二十二卷本、二十七卷本、二十九卷本、三十卷本、三十四卷本。此外,据上引《赌棋山庄词话续编》,黄燮清《国朝词综续编》曾记载有三十九卷本,今未见;又吴嘉洤《仪宋堂文集》卷九《国子监典簿衔戈君墓表》中谓:“君生平雅好填词,刻《翠薇花馆集》至六十余卷,海内奉为圭臬,如宋之柳耆卿云。”吴嘉洤(1790—1865),字澄之,是戈载同乡和多年好友,著有《秋绿词》,亦列于“吴中七子”,曾为戈载所著《词林正韵》和《翠薇花馆词》作序,所言当可据信。据其所说,若《翠薇花馆集》中所收均为词作,则戈载词另有六十余卷本,今暂未见。笔者推测,此处所谓的“六十余卷”,在排除吴氏笔误的前提下,可能性之一是指戈载未经筛选的词作初稿。戈载数次刊定词集,入集词作均经严格择选,他在十一卷自序中说“十余年来积稿不下数百首”,付刊者仅为“遴选其十之五六”,所以,未编入集中的作品仍有十之四五,恰合吴嘉洤“刻《翠薇花馆集》至六十余卷”之说。

    往者诸家目录所记载,学界常见的《翠薇花馆词》多为二十九卷本,《稀见清代四部辑刊(第五辑)》即据此影印收录。三十卷、三十四卷本较为罕见。在笔者目验的诸版本中,又以新近发现的三十四卷本最为珍贵。它罕见于前人著录,是目前存世卷数最多的戈载词集。

    《翠薇花馆词》三十四卷本,现藏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一函七册,函套题“翠薇花馆词·三十四卷本·清·道光·吴县戈载著”。此本目录只刻至第三十卷,后四卷目录“卷三十一计三十三调/卷三十二三十九调附二调/卷三十三计二十八调附五调/卷三十四计三十调附五调”,均为墨色手写。前三十卷目录系沿用三十卷本旧版刊刻,后四卷则是刊刻之后另行书写添加的。第一册封面题“翠薇花馆词/宾士属/顾广圻篆”,页九行,版式与此前的初刻八卷本等诸版本均无二致。初刻八卷本卷首有吴慈鹤、董国华、陆损之、朱绶、吴嘉洤、沈传桂、陈裵之七人序,三十卷本、三十四卷本中又增曹默序,署“癸巳仲秋曹默谨撰”。卷首题词名家众多,共计五十五篇。

    《翠薇花馆词》三十四卷本中藏书章较多,依次有徐乃昌藏书印:“积学斋徐乃昌藏书”朱文、“徐乃昌马韵芬夫妇印”朱文;又署“讱庵”者藏书印:“讱庵经眼”白文,“讱庵老人六十以后力聚之书子孙保之”白文;又黄裳藏书印:“黄裳藏本”朱文、“来燕榭藏旧本诗馀戏曲”朱文,“辛巳四月十七日阅”朱文;以及上海图书馆藏书章“上海图书馆藏书”朱文和上海图书馆图书发还章“上海图书馆发还图书章”朱文。根据钤印,此书陆续经过徐世昌、讱庵、黄裳、上海图书馆、天津社会科学院等私人和公立图书馆收藏。

    据此可知,此书为现代著名藏书家黄裳旧藏本,卷末附有黄氏题记一则。黄裳先生藏书甚夥,且有随手做记的习惯。曾选书前所存题记,别为一册,题为《来燕榭书跋》。《翠薇花馆词》三十四卷本中的题词并未收入其中,可补之缺,兹录于下:

    丙申春日,收此戈小莲词集于林氏,戈氏为清中叶填词名家,卷帙甚富,此集传世仅见有三十卷本,此独增四卷,可珍重也。戈氏尚有《翠薇雅词》,系棠刻本,亦道光中刊。余已有之,得此而遗词遂全。因为题记。黄裳小燕书。

    “戈小莲”是戈载父亲戈宙襄之字,此系笔误。由书中藏书章和黄裳题记可知,此三十四卷本原为徐世昌旧藏本,又经林氏之手售予藏书家黄裳,后曾入藏上海图书馆,发还黄氏之后,又出售给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收藏至今。徐乃昌(1869—1943),晚清民国间著名藏书家,著有《积学斋日记稿》,记述他购书、藏书的经过;又有《徐乃昌藏词目录》,著录其所藏词集。20世纪50年代,他的藏书变卖流出,词集大宗归于林葆恒,也就是黄裳在札记中说的“丙申春日收此戈小莲词集于林氏”之“林氏”。林葆恒生于1872年,字子有,号讱盦,福建闽县人,为晚清名臣林则徐侄孙。他以研究和收藏词学书闻名,著有《讱盫词》,另编辑有《词综补遗》等,为研治清词者所重。林葆恒藏词集,自编有《讱盫藏词目录》抄本,目录“别集”类中著录有“《翠薇花馆词》三十四卷,七册,吴戈载宝士”,与此三十四卷本吻合。三十四卷本中有“讱盦经眼”“讱盦老人六十以后力聚之书子孙保之”两枚印章,为林氏藏书印。林葆恒殁后,子女出售其藏书,黄裳藏本即购置于此时。

    在黄裳的书籍收藏中,明清别集是其突出的特色。1970年代,黄裳先生的藏书曾被悉数没收。他自己记录道,“六年前的一天,身边的书突然一下子失了踪,终于弄到荡然无存的地步了” 。经过编目之后,这批书的大部分入藏于上海图书馆,故有“上海图书馆藏书”章。后来,国家发还部分藏书,发还的书籍上钤有“上海图书馆发还印章”。但是,返回的书籍并非全部。他在1979年写成的《书的故事》中又说:“最近,这些失了踪的书开始一本本又陆续回到我的手中,同时还发给我一本厚厚的材料,是当年抄去的书的部分草目,要我写出几份清单来,然后才能一本本的找出、发还。”发还的这部分书籍,据他自述,后来又曾因各种原因不得不割爱出售,流入其他藏家和机构。《翠薇花馆词》就是经过没收、发还后又被售出的书籍之一。

    天津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3月,图书馆之藏书当为此后陆续购置收藏。早在1981年7月,天津文人顾霁就在馆中读到《翠薇花馆词》,尝作题识附于书中。此书或为天津社会科学院设立图书馆之初所购入。据介绍,馆内藏有一批黄裳先生的旧藏清人别集,均钤有黄裳先生藏书章,当为同一批售出者。

    戈载《翠薇花馆词》初刻本是八卷本,此后陆续增补,先后刊刻了十卷本至三十四卷本等多个版本。三十四卷本是目前所见刊行最晚的版本,卷首有序八篇,题词五十五篇。戈载词集基本以时间为序编排,三十四卷本词作创作和刊刻的时间,可根据词作所涉及的内容加以推断。

    三十一卷卷首《雪月交光》词序曰:“乙巳端月初旬,通宵大雪,试灯夕又继之,至上元则昼雪而晚晴。”此词写乙巳上元节事,时为道光二十五年(1845),三十四卷本中末四卷词作内容即起至此年,戈载时年六十岁。三十二卷卷首《舜韶新》序云:“丙午元旦书怀,时予年六十有一矣。”故此卷词作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三十三卷《双双燕》词小序“十二月十九日立春”,自注“至今道光丙午”;又《汉宫春》词小序“丁未人日”云云,此卷词作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末至二十七年(1847)两年间。三十四卷卷首《赏南枝》小序“丁未孟陬下旬九日,董琴涵观察招同社集二十六宜亭”,三十四卷中最后一首词作是《烛影摇红·除夕立春淮阴寓中与尤信甫作》,恰是丁未年最后一日,则可知三十四卷中所收词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作品,戈载时年六十二岁。据此,三十一卷至三十四卷的词作,是戈载六十岁至六十二岁的作品,其刊刻时间当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之后。

    戈载家世生平,散见于《苏州府志》等方志中零星记载,好友吴嘉洤在《国子监典簿衔戈君墓表》中对其生平事迹概之以寥寥数语,“家世饶裕,至君时稍衰,犹能于枫江精舍中时时招致宾客,盖近数十年以来不多见也。中岁后,境日贫乏,始出为汗漫游,依人幕下,佐会计事。晚乃归里,筑避债台于城西,以娱衰老。然犹时集故人会饮,其豪兴盖不减昔年云”。根据三十四卷本中的词作内容,可对戈载中晚年出为幕客、归里养亲等生平经历做出补充。

    戈载家室富裕,广事结交,少年得名,早年的生活是相当惬意的。谢章铤说他“因其室有余资,喜结纳,才名易起”。从《翠薇花馆词》早期的唱和题赠之作可以看出他交游极阔,年轻时即与吴县一带名士颇常往还。家道中落之后,营生艰难。据其自述,为谋生计,“予出门十二年”。又据离家前所作《别怨》词序“甲午仲冬将赴袁江”,戈载在道光十四年(1834)冬天四十八岁时,迫于生计离家远游,曾经依附旗人麟庆等权臣幕下,先后在淮安、扬州、高邮等地寓居。

    如上文所言,三十一卷至三十四卷所收词作均作于戈载六十岁之后。年届六旬,他仍孤身飘零在外,尚未能回乡居住。此时,戈载在袁浦为人幕客,词作中弥漫着思乡之情。特别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月,他以花甲之年回乡为母亲庆贺八十大寿之后,思归之意就更为浓厚。拜别耄耋高堂,再度离家时,路途艰辛,倍感凄怆。《清平乐》词序曰:“予于十一月初旬赴淮,天气骤寒,风霜雨雪,随舟而至。渡江后,又值冻河。匝月始抵袁浦。行路之难,备尝苦况矣。”词中亦言:“十年濡迹关河,今年展转愁多。”又在旅途中与伶人萍水相逢,同在异乡为异客,颇有知音之戚:“江口守风,夜航枯坐,忽有雏伶在柁楼吹笛,声极圆美,而有凄楚之音。呼出询之,知因孤苦出门,不胜劳悴。乃与沽酒闲谈。言愁,我亦愁矣。”

    戈载的父亲戈宙襄,字小莲,因笃于孝道而绝意仕途,一心著述,在乡里有“戈孝子”之美称。戈载本就深受父亲影响,这次回乡庆寿之行对他的心理影响至深。次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四月,戈载在六十一岁时,挂念萱堂老迈,以养亲名义准备返乡,“丙午四月下旬,自淮返吴,留别王甫亭太守”。这首《下水船》词是他前十余年游历生涯的总结:

    来往袁江路。老了关山行旅。萧瑟平生,兰成但多词赋。文酒趣。人海欲寻知己,落落晨星堪数。

    情深处。十载西园住。何忍抽帆归去。为念亲闱,衰年病宜调护。添别绪。试问津梁得否,努力云程徐步。

    历时半月,方于五月抵家,成《家山好·五月朔日抵家作》一阕。

    到家先问老亲安。门闾望,喜开颜。临行衣上缝痕密,笑依然。煮淮白,话团圞。

    卸装只有诗囊富,卷帙又新编。萍蓬浪迹,何如遁俗散疎顽。青山绿水闲。

    此词中“临行衣上缝痕密”一句,虽用“临行密密缝”之熟典,却遥遥呼应了十二年前离家时所作《别怨》词中的“雨别星离。算人生、最是伤悲。远游非得计,慈亲亲手密缝衣。岁暮天寒向路歧。”当年慈母亲手缝制的衣裳上针脚尤密,多年之后得以归乡侍奉萱堂,戈载心情之轻松愉快,和之前的苦况形成鲜明对比。

    归家乡居之后,他的词作内容都聚焦于侍奉老母、填词作画的闲居生活。居家生活的情景,在《贫也乐》四首词中得到充分展现。其小序谓:

    高仲常《小梅花》词有“须信在家贫也乐”句,遂易名《贫也乐》。今予在家闲适,侍奉老母啜菽饮水,以尽其欢。知己叙阔,如尤榕畴信甫、彭仲山枕珊、汪赓虞、蒋小琴、吴又滨,迭为消暑会,各赋《续饮中八仙歌》,以志清兴。无事则考《词源》,校《词谱》,搜讨词苑诸集,以纂《词律订》《词律补》二书。时而棹小舟,或徐步于虎邱山下,无利名之扰,无应酬之烦,似可希贫而乐之一境矣。因述其调,并用原句,衍为四首。

    乡居中最重要的工作,是集中精力编写《词律订》《词律补》两书。戈载很早就有意识地订正万树《词律》中的讹误,他在《词林正韵·发凡》中说: “予有订定《词律》之举而尚未蒇事,凡在旧编,间多新得,即词之用韵亦藉此参互考订,引伸触类而知之耳。” 《发凡》末署道光元年(1821),则从那时起即有此想法。王敬之《三十六湖渔唱·霜叶飞》词中说:“顺卿精解宫调,四声谨严,将有《词律订》《词律补》之刻,扫除云雾,久远津梁,非好为红友作诤友也。《翠薇花馆雅词》,亦自加订正之卷。”王敬之此集刊于道光十七年(1837),则《词律订》《词律补》二书的编撰,在1837年左右已经接近完成,准备付梓。《词律订》和《词律补》在戈载生前是否成书,一直有所争议;但从《翠薇花馆词》看来,至少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三十四卷本刊刻时,还没有最后完成。除上引所说“考《词源》,校《词谱》,搜讨词苑诸集,以纂《词律订》《词律补》二书”,《黄鹤引》词序又言:“因填是调,并补《词律订》一则。”

    如《贫也乐》词序所说,归家之后除了侍奉八旬老母,日常就是“知己叙阔”“迭为消暑会”,与友人相聚游乐、结社吟诗作词。诗社凡节庆日均有聚会,诗词相和:“七月十八日白露,汪雪坡招同高芾堂、吴礼堂、王蔗亭游虎丘。早桂已盛开矣。谱张小山乐府中仲吕商一曲志兴。” “中秋后一日,周馥岩邀同高芾堂、周紫圅、王蔗亭、颜五封、汪雪坡、金粟龛赏桂,金相堂亦于时日招饮,乃偕芾堂往观。二十四株老桂,芳蕤齐吐,浓香醉人。喜晤毛叔美,茗话久之。”即吴嘉洤在墓志铭中所说“时集故人会饮,其豪兴盖不减昔年云”。

    戈载喜结纳,广交游,从少时起就乐于为友人校订词集,为友人的诗词集和画作题词。此外,因其词名甚著,有不少同里后学慕名携诗词作品来访,晚年归乡后门庭若市,登门请教者众。如“常熟张荔门见访,示所著诗古文词四卷,后附《画谭》三十五则。盖精于绘事,抒其心得,颇有合于古人之旨。其为人亦抱冲寡营,超然于尘俗之外者。因谱此题赠”

    特别要指出的是,三十四卷本并不能展现戈载晚年所作词的全貌。三十四卷本所收词,至晚为六十二岁左右(1847)所作,距离他七十一岁(1856)去世,尚有近十年时间。这期间的词作,目前未能得见。由此,上文吴嘉洤所说“六十余卷”的另一种可能是,在三十四卷之后,至戈载离世,尚创作有三十卷左右的词作。可惜目前未知存世与否。

    戈载少以词名。词作随作随刊,故传世有多种版本。如前引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尝记录有自藏的二十七卷本、《词综续编》著录的三十九卷本、《万竹楼词注》著录的三十卷本、《听秋声馆词话》著录的十卷本等。在目前笔者所见的八卷本、十卷本、十七卷本、十九卷本、二十二卷本、二十七卷本、二十九卷本、三十卷本、三十四卷本中,各版本卷首均照初劂时署“嘉庆二十三年”,所以诸家著述时,常误以为诸本均为嘉庆二十三年(1818)的初刻本。今依词作内容、戈载自述及与朋友唱和,考述诸本刊刻时间,次之如下。

    八卷本为现今所知戈载词集的最早刊本,卷首有吴慈鹤、董国华、陆损之、朱绶、吴嘉洤、沈传桂、陈裵之所作七篇序文,吴翌凤等十四人题词。吴慈鹤序末署“嘉庆丁丑”,余六人序署“嘉庆戊寅”或“嘉庆二十三年”。据十卷本戈载自识,此八卷中所收词作为嘉庆庚申年(嘉庆五年,1800)至嘉庆丁丑(1817)前后共十八年间的作品,刊刻时间为嘉庆二十三年(1818),详见下文。

    十卷本末有自识曰:

    翠薇花馆续刻二卷成,自序其首曰:予自总发即喜倚声,赋物酒边,覃思花底,或南浦绿波,琴尊别绪,或西园白社,风月闲情,勺药之怀,不能自已。觅句投囊,积年盈箧。自庚申至丁丑,阅十有八载,得七百余篇。同好诸君,为删定成八卷,已付梓人。戊、己两岁,身世之感,益复无聊。秋士易悲,冬心孤抱,独夜命笔,凄晨奏怀,劳者自歌,安望赏音。惟是律求七始,颇具苦心,韵究四声,间有新得。靳至古人趣归大雅,窃拟修箫,敢辞覆瓿。时嘉庆二十四年太岁在屠维单阏圉涂之月中澣双红词客识。

    卷末并有“姑苏阊门外洞泾桥西石屑/口东首吴学圃刊刻”之记。由上引文可知,八卷本所收为庚申(1800)至丁丑(1817)十八年间(即戈载十五岁至三十二岁)的词作删定而成;十卷本中的后两卷所收为戊寅(1818)、己卯(1819)两年间所作词,刊刻时,戈载时年三十四岁。《贩书偶记》据卷首序以为十卷本为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本,误。

    十七卷本现藏南京图书馆。十七卷本所收序文同八卷本,题词者在八卷本之外又增沈秉镠等十七人。此本在十一卷之前亦有自序,其序文曰:

    拙词前刻十卷,己卯岁止。十余年来,积稿不下数百首,迁徙多故,闭置破簏中久矣。近又作客淮扬间,蓬飘萍泊,旅抱郁伊,孤酌不欢,么弦谁和,更有何心题红歌翠耶。乃以谬窃虚声,諈诿相属,闲来幽讨,偿以朗吟。既为授简之马卿,复类登楼之王粲。凡在中心藏写,悉归小手篇章。西抹东涂,晨钞夜讽,随身卷轴,弗忍弃捐。因并旧箸,选其十之五六,确守乐笑翁之论,旬鍜月炼,改之又改,冀成无瑕之玉。然终未敢谓厌心惬志也。零落雪文字,分明镜精神,东野所言,借以自证,还以自哂云尔。弢翁戈载书于高沙寓馆。

    根据序言,此本所收,为庚辰年(1820)戈载三十五岁之后十余年间的词作。具体的刊刻时间,十七卷中有词《鹧鸪天·丙申元旦和姜白石丁巳元日韵》,丙申年是道光十六年(1836)。又,十八卷中第一首词《菊花新》为道光十六年重阳节后所作,可知十七卷收词至道光十六年重阳节为止。十七卷本刊刻时间当在1836年9月中秋之后。

    十九卷本,现藏南京图书馆。十九卷本所收序文同八卷本、十七卷本,题词者在十七卷本之外,又增王直澜等七人。十八、十九两卷词,创作时间从道光十六年(1836)重阳节始,至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春夏间,十九卷中有《戊戌人日登禹王台用白石丙午人日登定王台韵》《四月十二日同人醵钱赏牡丹有感》等词作,刊刻时间当在此年夏季之后。

    二十二卷本,现藏首都图书馆。二十卷本最后一首词《凄凉犯·九寒词》,篇末有自注题为“戊戌除夕弢翁自记”,道光戊戌年即道光十八年(1838),可知二十卷词为此年秋、冬所作。二十一、二十二两卷,则是戈载为旗人麟庆《鸿雪因缘图记》第一册所题的八十首词。麟庆(1791—1846),字见亭,姓完颜氏,镶黄旗满洲人。自道光初年外任安徽宁国府知府,历任贵州布政使、湖北巡抚、江南河道总督、两江总督等职。《鸿雪因缘图记》是麟庆自述其生平、仕宦经历之散文作品,每篇后附戈载词作一首。戈载家道中落之后,尝依附麟庆幕下,先后称其为“麟见亭制军”“麟见亭河帅”,时间当是麟庆任职江南河道总督之后。二十二卷卷末有朱绶题词,署“己亥立秋日朱绶”。知此二卷完成于道光十九年秋,二十二卷本的刊刻时间在此之后。

    第二十三卷卷首《东风齐着力》词,序题“戊戌除夜雷电骤雨,元旦亦然。小年朝大雪至人日方止”,此卷词上接第二十卷,起于己亥年(1839)初。第二十五卷最末一首词《恨春迟》序曰“春候已深,绝无春意”,作于辛丑年(1840)春。则二十三卷至二十五卷收入己亥至辛丑两年间的词作。

    第二十六卷和第二十七卷系戈载为《鸿雪因缘图记》第二册所题的八十首词。这八十首词的创作时间,戈载自题为“辛丑闰月立夏”,即道光二十年(1840),则二十七卷本的刊刻时间当在此年之后。

    二十八卷所收第一首词小序提及“辛丑春日,尤信甫见予《鸿雪因缘》第二册题词八十首,又观拙词全槀,过蒙奖借,制曲见褒”,创作时间上接二十五卷,起自辛丑年春夏。二十九卷卷首《扬州慢》小序题“壬寅三月”,又有词作题《安平乐慢·癸卯元日》,可知此二卷所收词为辛丑、壬寅、癸卯三年之间所作,刊刻时间在癸卯年(1842)之后。

    《万竹楼词》中著录戈载词三十卷,所见应即此本。《贩书偶记》载为道光癸巳年(1833)刊本,应是据此。本卷首有曹默的序言,署“癸巳仲秋曹默谨撰”。此卷中《二色宫桃》词序曰:“甲辰二月中旬,暖如初夏。西园桃花盛开,不数日而雷雨骤寒,竟夜大雪,积素凝华,红白璀璨。天然脂粉,画笔所不能描也。因歌梅苑中调一曲,置酒赏之。”甲辰年为道光二十四年(1844)。

    笔者按:此处曹默序所署“癸巳仲秋”,纪年有误。二十九卷本词作的创作时间为道光壬寅、癸卯年,则此处上接二十九卷,应为癸卯年(1843),非癸巳年。此卷所收为癸卯(1843)、甲辰(1844)两年所作词。刊刻时间在1844年之后。

    如前文所述,据三十一卷卷首《雪月交光》词序“乙巳端月初旬”云云,乙巳年为道光二十五年(1845),即末四卷所收词起自此年。三十四卷中最后一首词作是《烛影摇红·除夕立春淮阴寓中与尤信甫作》,恰是丁未年最后一日,则可知三十四卷所收词至晚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作品,戈载时年六十二岁。据此,三十一卷至三十四卷的词作,是戈载六十岁至六十二岁的作品,其刊刻时间当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之后。

    以上所述,为现存戈载《翠薇花馆词》各版本及其刊刻时间。此外,《词综续编》中载戈载词另有三十九卷本和吴嘉洤所记的六十卷本,今尚未得见,未知是否付梓以及存世与否。如上文所言,三十四卷本中所收为戈载六十二岁左右的词作,距离他七十一岁去世尚有十年左右,这期间的词作存于此五卷中,是很有可能的。《翠薇花馆词》中刊刻的词作,并非戈载所作词的全貌,在历次刊刻时都曾有过择选。戈载在第十卷前自识说道,在此前十八年间的七百多篇词作,在八卷本中收入的只有二百七十篇。十一卷前题识中也说从所著词中“选其十之五六”。此外,刊刻于道光二年(1822)的《翠薇雅词》中也有未见于《翠薇花馆词》者,文字上亦颇有修饰,如其序言所说:“乃就十卷中遴其稍可者重加订正”。所以,吴嘉洤所记的六十卷云云,相对于戈载一生不辍的热情和创作来看,恐怕并非虚言。

    从戈载刊刻《翠薇花馆词》的频率来看,在他五十岁刊刻十七卷本之后,一直是很密集的。前期的少作经过他的反复删定,后期则每隔一两年即将新创作的词作付梓。吴梅在《词学通论》中对此评价说:“清代词集之富,莫如迦陵。顺卿《翠薇词》,乃更过之,而泥沙不除,亦与迦陵相等。”

    戈载一生精研词律、词韵,自述在编订词集时“旬鍜月炼,改之又改,冀成无瑕之玉”。从《翠薇花馆词》的八卷本到三十四卷本,不同时期刊定的版本中保留了他不断删改词作、追求备调守律的痕迹。他对词的声韵等问题的看法,是伴随着他的词学创作共同发展起来的。通过对《翠薇花馆词》刊刻及修改过程的细致审视,可以窥见他词学观念的建立及其变迁过程。

    ①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五,载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第3558页。

    ② 戈载:《翠薇花馆词自序》,载《翠薇花馆词》卷十,清嘉道间刻本,第1a页。

    ③ 戈载词集在其生前曾增订、刊刻、修订过数次,黄春提到有《翠薇花馆词》八卷、十卷、十七卷、二十七卷、三十卷、三十九卷等六种版本,参见黄春:《戈载词与词学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大学文学院,2010;沙先一提到有八卷、十卷、十九卷、二十二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三十四卷等七种,参见沙先一:《清代吴中词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第79页。

    ④ 黄燮清:《国朝词综续编》卷十,清同治刻本,第36页。

    ⑤ 吴嘉洤:《仪宋堂文集》卷九,清光绪五年刻本,第6b页。

    ⑥ 戈载:《翠薇花馆词自序》,载《翠薇花馆词》卷十一,清嘉道间刻本,第1a页。

    ⑦ 笔者按:此书第五辑第九十八、九十九册收入《翠薇花馆词》二十九卷,据卷首序称“据嘉庆二十三年刻本影印”,误。嘉庆二十三年(1818)是初刻本八卷本的刊刻时间。

    ⑧ 按:原作“微”,笔者径改。

    ⑨ 附于《翠薇花馆词》三十四卷本,清嘉道间刻本,天津社会科学院藏。

    ⑩ 林葆恒:《讱盫藏词目录》,抄本,国家图书馆藏。

    ⑪ 黄裳:《书的故事》,载《书海沧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第8页。

    ⑫ 吴嘉洤:《仪宋堂文集》卷九,第6a页。

    ⑬ 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3358页。

    ⑭ 戈载:《扬州慢》注,《翠薇花馆词》卷三十一,第13b页。

    ⑮ 戈载:《别怨》词序,《翠薇花馆词》卷十六,第1a页。

    ⑯ 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三十一,第18a页。

    ⑰ 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三十一,第17b页。

    ⑱ 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三十二,第9a页。

    ⑲ 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三十二,第9b页。

    ⑳ 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三十二,第11a-b页。

    ㉑ 戈载:《词林正韵》(影印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第28页。

    ㉒ 王敬之:《三十六湖渔唱》,清道光十七年刻本,第15b页。

    ㉓ 可参刘宏辉:《戈载佚着〈词律订〉考论》,《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0期。

    ㉔ 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三十二,第14b页。

    ㉕ 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三十二,第15b页。

    ㉖ 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三十二,第15a页。

    ㉗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五,载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3559页。

    ㉘ 按:《稀见清代四部丛刊》影印本末署“据嘉庆二十三年刻本”;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诸本,目录也均署“嘉庆刻本”。

    ㉙ 戈载:《翠薇花馆词自序》,载《翠薇花馆词》卷十。

    ㉚ 孙殿起:《贩书偶记》卷二十,中华书局,1959,第548页。

    ㉛ 戈载:《翠薇花馆词自序》,载《翠薇花馆词》卷十一。

    ㉜ 孙殿起:《贩书偶记》,第548页。

    ㉝ 戈载:《翠薇花馆词》,卷三十,第6b-7a页。

    ㉞ 沙先一据黄燮清选戈载词的情况,认为《翠薇花馆词》三十九卷本在戈载在世时已经刊行。参见沙先一:《清代吴中词派研究》,第79页。

    ㉟ 吴梅:《词学通论》,中华书局,2016,第168页。

  • 期刊类型引用(1)

    1. 任軻. 秦淮枯柳唱和與道咸年間的江南詞壇. 古籍研究. 2024(01): 113-12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5
  • HTML全文浏览量:  119
  • PDF下载量:  51
  • 被引次数: 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9-0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8-09
  • 刊出日期:  2022-07-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