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空间特征及国际对接路径研究

陈世栋

陈世栋. 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空间特征及国际对接路径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0(2): 27-32.
引用本文: 陈世栋. 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空间特征及国际对接路径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0(2): 27-32.
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空间特征及国际对接路径研究[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8, 50(2): 27-32.
Citation: 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空间特征及国际对接路径研究[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8, 50(2): 27-32.

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空间特征及国际对接路径研究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F127

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空间特征及国际对接路径研究

  •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承担着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及“一带一路”对接国际的重要使命,但其要素流动面临着三种关税区及多种制度融合的障碍.基于大数据理念,构建“百度指数”,可以判别粤港澳湾区11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要素流动强度具有明显的地理邻近性;从联系紧密度看,形成了内外两大圈层;香港对整个大湾区具有枢纽作用,“香港—深圳”和“广州—佛山”是要素汇聚的两大极核;形成了“港深—广佛”走廊,但湾区整体呈现东重西轻格局;湾区西岸地区还需进一步通过集聚发展,以发挥对粤西地区的带动作用.结合对湾区发展阶段的判别和要素流动的可能趋势,粤港澳大湾区应通过建立“市场共同体”等路径,实现要素国际对接.
  • 期刊类型引用(33)

    1. 熊涛,唐相甜,段昌梅. 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特区经济. 2024(01): 9-15 . 百度学术
    2. 陈世栋,向晓梅,陈再齐. 从场空间到流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及优化路径研究. 岭南学刊. 2024(01): 107-119+128 . 百度学术
    3. 安静. 粤港澳大湾区形象跨文化传播的维度及路径研究. 传媒. 2024(08): 75-76+78 . 百度学术
    4. 苏晓艳,王海澎,吴菁. 流空间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环境协同的测量与评价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2024(18): 39-49 . 百度学术
    5. 林志聪,杨振杰,林发钦,马敏. 粤港澳区域融合中的空间生产及动力机制——基于列斐伏尔与德塞图的理论视角. 热带地理. 2024(12): 2237-2247 . 百度学术
    6. 林艾媛,辜智慧,谭有为,陈宇,陈立恒. 基于多源数据的产业区域协同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以珠三角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 热带地理. 2023(10): 1950-1960 . 百度学术
    7. 黄柔柔,洪世键,贺胜春. 区域海洋经济创新协作深化策略——泛粤港澳大湾区考察. 开放导报. 2023(05): 95-104 . 百度学术
    8. 李文辉,冼楚盈,陈丽茹,张芷欣. 基于专利计量的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创新流动研究. 世界地理研究. 2023(12): 129-141 . 百度学术
    9. 陈朝萌. 三桥对粤港澳大湾区物流格局影响的实证研究.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01): 79-85 . 百度学术
    10. 王长建,叶玉瑶,汪菲,黄正东,李启军,陈宇,林浩曦,吴康敏,林晓洁,张虹鸥.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水平的测度及评估. 热带地理. 2022(02): 206-219 . 百度学术
    11. 廖桂铭,时洁,顾乃华. “双循环”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路径. 城市观察. 2022(01): 50-61+160-161 . 百度学术
    12. 黄益琴. 基于PDCA理念的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体系探究. 科教文汇. 2022(03): 114-118 . 百度学术
    13. 刘秋余,李嘉华,刘煜. 产业转型升级的测度研究——基于广东省21个地市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22(03): 28-32 . 百度学术
    14. 谢来风,谭慧芳,周晓津. 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的意义、挑战与建议. 科技导报. 2022(07): 23-35 . 百度学术
    15. 邓征征. 近郊产业型TOD发展思路与顺德站实践.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2(08): 7-10 . 百度学术
    16. 郑相萦. 要素流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投资与合作. 2022(10): 49-51 . 百度学术
    17. 邓征征. 依托TOD模式推动片区产业升级的路径探索——以广珠城际顺德站为例. 中国工程咨询. 2022(11): 83-88 . 百度学术
    18. 周静,黄雅怡,陈韵仪,肖娟,张鸣凤. 国内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特区经济. 2021(01): 31-34 . 百度学术
    19. 韩永辉,麦炜坤,何珽鋆. 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1(05): 45-53 . 百度学术
    20. 王泽彩.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政策创新研究. 科技与金融. 2020(11): 17-20 . 百度学术
    21. 张雨欣,李熙,宋杨,李长辉. 基于“珞珈一号”夜光遥感影像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空间形态分析. 应用科学学报. 2020(03): 466-477 . 百度学术
    22. 张静,宁凌. 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 当代经济. 2019(04): 126-131 . 百度学术
    23. 陈章喜,吴振帮.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土地利用结构与效率评价. 城市问题. 2019(04): 29-35 . 百度学术
    24. 刘力,许耿斌.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协同关系及边界增长潜力分析. 城市观察. 2019(02): 50-57 . 百度学术
    25. 李文辉,李青霞,丘芷君. 基于专利计量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技术创新演化研究. 统计研究. 2019(08): 74-86 . 百度学术
    26. 陈子真,雷振丹.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经济辐射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05): 57-62 . 百度学术
    27. 易楠,李仕轩,易凌. 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同研究. 政法学刊. 2019(05): 51-57 . 百度学术
    28. 庄筠,王成芳,顾嘉欣,黄一杰,岑晓璇. 粤港澳大湾区格局下广佛同城交通发展的再审视——基于GIS和大数据分析视角. 南方建筑. 2019(06): 59-66 . 百度学术
    29. 李宇明,李艳. 粤港澳大湾区语言产业与服务问题刍议. 语言产业研究. 2019(00): 1-8 . 百度学术
    30. 满玲. 交通设施建设对区域要素流动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12): 144-145 . 百度学术
    31. 沈子奕,郝睿,周墨. 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及东京湾区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 国际经济合作. 2019(02): 32-42 . 百度学术
    32. 兰书燕,方翠薇. 浅析“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策略与路径. 知识经济. 2019(01): 31-32 . 百度学术
    33. 梁雯敏,赵渺希. 全球航空网络体系中的穗深港中心性比较. 城市观察. 2018(03): 49-6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31
  • HTML全文浏览量:  236
  • PDF下载量:  7
  • 被引次数: 4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3-04
  • 修回日期:  2019-03-04
  • 刊出日期:  2018-03-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