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verview of Chinese core journals
  •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
  • Chine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aper and Citation Database (CSTPCD)
  •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
  • Chinese Science Abstracts Database(CSAD)
  • JST China
  • SCOPUS
SU Bin-yuan, YE Yuan-xiu, ZHANG Wei, LIN Ma. Tim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ublic's Psychological Symptoms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Outbreak of COVID-19[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0, (3): 79-94.
Citation: SU Bin-yuan, YE Yuan-xiu, ZHANG Wei, LIN Ma. Tim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ublic's Psychological Symptoms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Outbreak of COVID-19[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0, (3): 79-94.

Tim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ublic's Psychological Symptoms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More Information
  • Received Date: March 14, 2020
  • Available Online: March 21, 2021
  • [1]
    CAPLAN G.The principles of preventive psychiatry[M].New York:Basic Book, 1964:25-26.
    [2]
    付芳, 伍新春, 臧伟伟, 等.自然灾难后不同阶段的心理干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115-160.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nsfdxxb-shkx200903024
    [3]
    王一牛, 罗跃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心境障碍的特点与应对[J].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4):387-39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lxdt200304006
    [4]
    高文斌, 陈祉妍, 王一牛, 等.SARS疫情期间公众心态影响及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7(9):594-59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xlwszz200309003
    [5]
    钟杰, 钱铭怡, 张黎黎."非典"心理援助热线来电初步分析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7(9):591-59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xlwszz200309002
    [6]
    樊富珉."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4(18):32-3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HDZ200304006.htm
    [7]
    苏莉, 韦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群体心理反应与干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14(12):1139-114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xwyxkx200512042
    [8]
    辛自强, 池丽萍.当代中国人心理健康变迁趋势[J].人民论坛, 2020(1):46-50.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rmlt202001008
    [9]
    苏斌原, 周梦培, 林玛, 等.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的识别和预警:基于易感-应激模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3):78-8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nsfdxxb-shkx201503011
    [10]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31-35.
    [11]
    辛自强, 池丽萍.横断历史研究:以元分析考察社会变迁中的心理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2):44-5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XK200802008.htm
    [12]
    辛自强, 张梅, 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 2012, 44(5):664-67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aiz201315267
    [13]
    张梅, 孙冬表, 辛自强, 等.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1998-2015[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5):625-63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lfzyjy201805013
    [14]
    曾伟楠, 赵旭东, 万崇华, 等.广东省大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6(9):703-70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wssygl201609019
    [15]
    黄悦勤, 党卫民, 刘肇瑞, 等.北京市三所高校大学生SARS流行期的心理状态现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7(8):521-52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xlwszz200308002
    [16]
    苏斌原, 张洁婷, 喻承甫, 等.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3):350-35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lfzyjy201503013
    [17]
    时勘, 李文东, 乐国安, 等.华北5城市民众SARS疫情中心理行为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 2003, 19(9):1025-102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ggws200309001
    [18]
    安媛媛, 伍新春, 陈杰灵, 等.美国9.11事件对个体心理与群体行为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6):5-1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bjsfdxxb-shkx201406001
    [19]
    陈彩琦, 李艳, 田卫卫, 等.汶川地震灾区儿童行为问题的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54-5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nsfdxxb-shkx200904011
    [20]
    柳武妹, 范方, 周翠玲, 等.地震重灾区丧失子女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2年随访[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 26(4):252-257.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xlwszz201204003
    [21]
    高宏生, 惠武利, 兰晓霞, 等.SARS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随访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21(11):1003-100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kfyxzz200611018
    [22]
    季建林, 赵静波.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05-219.
    [23]
    童辉杰."非典(SARS)"应激反应模式及其特征[J].心理学报, 2004, 36(1):103-10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lxb200401016
    [24]
    景怀斌, 胡斌.公共危机中民众负性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机制及其对公共管理的启示[J].公共管理研究, 2006(4):129-149.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QK200602356563
    [25]
    SAMANTHA K B,REBECCA K W,LOUISE E S,et al.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quarantine and how to reduce it:rapid review of evidence[J/OL].The lancet,2020,395(10227):912-920[2020-02-26].DOI: 10.1016/S0140-6736(20)30460-8.
  • Cited by

    Periodical cited type(86)

    1. 罗磊,傅新红,刘宇荧,李冬梅.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数字素养与农户电商参与意愿——基于柑橘种植农户调查数据分析. 农业技术经济. 2024(02): 56-72 .
    2. 丁倩茹,何佳琪,水根会.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04): 26-32 .
    3. 李玲玲,梁晶晶,许洋.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形成机理及优化机制. 教育发展研究. 2024(07): 17-25 .
    4. 周礼. 高校辅导员压力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认知情绪与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效应研究. 心理月刊. 2024(14): 76-79+86 .
    5. 刘洋,彭顺,钱晓悦. 基于BERTopic模型的公众心理应激信息表征分析. 情报探索. 2024(08): 41-48 .
    6. 左文超,胡北明,邱雪梅,马文宇. 消费信心重塑期的旅游消费脆弱性评价及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4(10): 199-208 .
    7. 柏花,李鑫玥. 4R危机管理理论视阈下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能力阻滞及优化. 安徽农业科学. 2024(17): 251-254 .
    8. 张丹,吴卫华,黄金凤,刘婷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大学生抑郁与创伤后的应激障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黑龙江科学. 2024(17): 72-76 .
    9. 王璐瑶,曾平飞,康春花. 基于微博平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众应激反应探究. 心理月刊. 2024(21): 64-67 .
    10. 郝培显,刘雨沙,王琛,朱会营,吉艳芝,张丽娟. 城市森林环境对正负情绪状态影响的Meta分析.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3(01): 106-115 .
    11. 邓林园,高诗晴,王婧怡,李蓓蕾. 新冠疫情期间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和抑郁: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01): 121-131 .
    12. 黄鋆维. 传播学视域下的社交媒体热点信息及评论的局限性分析——以疫情相关的微博热搜为例. 新闻传播. 2023(01): 61-63 .
    13. 严雨格,黄蛟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背景下基层卫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 2023(16): 2027-2035 .
    14. 陈丽,庄磊. 工作方法:社区民警自我认同与自身完整的统合——基于城市社区民警的个案研究.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3(01): 17-22 .
    15. 孟艳,刘淑芳,李秋梅,张英杰. 2018-2021年日照市重点中学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职业与健康. 2023(06): 816-821 .
    16. 成俊会,李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阶段中公众应对行为生成机制与引导策略研究.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03): 199-208 .
    17. 李承芝,叶爽,戴扬慧. 心理应激状态下自我关怀干预研究述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17): 4-9 .
    18. 贾佳,聂小菲,柯丽. 疫情背景下鄂西北地区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3(03): 300-304 .
    19. 罗磊,傅新红. 农户新冠肺炎疫情认知、风险感知与生态环保意愿.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3(08): 59-67 .
    20. 陈琼琼,王韬,吴琳,何蕊芳,刘璐,张静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甘肃省居民的焦虑特征分析. 智慧健康. 2023(13): 19-22+29 .
    21. 王毅,樊静,何静,熊军,杜婵娟,刘强,贾修伟,李伟,刘晓琴,谭琴,任延飞,廖平,刘平.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绵阳市男男同性性行为者性行为的影响.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23(03): 195-199 .
    22. 骆贵,高斌,黄代翠. 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对负性情绪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心理月刊. 2023(09): 63-65+68 .
    23. 苏中华,侯秀梅,苏梦雅,王秀春,王中刚,刘霞. 医务人员预防性隔离前后的情绪反应.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3(07): 636-640 .
    24. 朴素艳,梁文珍,刘婷婷.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危机干预措施——基于校园抗疫案例与数据的研究.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04): 54-59 .
    25. 孙莹,林牡丹,刘春梅,吕月,刘婷,赵诺. 正念减压训练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护理研究. 2023(16): 3007-3011 .
    26. 麦伟立,王媛. 公共卫生事件后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初探. 南方论刊. 2023(08): 97-98+112 .
    27. 尹锡杨,李悦,倪亚丽. 封闭管理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应对方式和成人依恋的链式中介效应.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3(03): 33-37 .
    28. 李玲珑,张锋,熊娟,毛得宏. 毛得宏运用“内外兼顾”法预防新冠肺炎经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08): 1688-1690 .
    29. 张涛,徐士芳,刘丽,姚琼.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实践对策.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10): 66-69 .
    30. 陈英,谢云彩,黄平平,程圩,陈园园,孙艺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心理健康与有无慢性病的相关性分析. 现代医药卫生. 2023(18): 3097-3099 .
    31. 杨少华,王国瑞,马婧,马鸿婧,李廷栋,刘晓峰,王少华,吴雨,卢丽莎,朱雄雄,张舟,陈佳玥,吴建军. 西北某铁路局机车司机心理状况调查研究.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23(06): 514-517 .
    32. 钟爽,郑桂贤,欧昊麟. 公共危机中公众个体应急行为研究:具体类型、理论解释与形塑框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06): 80-91+120 .
    33. 嵇艳,孙宏玉,徐鋆娴,时春红,周强,孙玉梅. 公众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感知与应对的质性研究.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3(09): 1030-1035 .
    34. 孔思瑾,许骥聪,王立金,许华山. “新十条”后新冠病毒感染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心理月刊. 2023(18): 178-181 .
    35. 邓鹏飞,杨天,周芬,张桦,杨丹丹,刘文敏,王卫平,王琦璋,薛曹怡,费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背景下医务人员对免疫功能受损儿童疫苗接种意见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01): 68-73 .
    36. 符争辉,郑宏. 疫情常态化期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变化的风险及保护因素研究. 医药论坛杂志. 2022(03): 73-76 .
    37. 姚嘉政,罗芊懿,邓劭敏,周亮,麦卫阳,宁玉萍,何红波,李玉霞,张双春,颜婵,李芳,彭红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期与缓解期广东省定点收治医院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队列研究. 广东医学. 2022(02): 144-149 .
    38. 祖丽皮耶·麦麦提祖农,麦尔哈巴·如则,魏晶晶. 新疆基层公共卫生防控能力现状与对策.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2(03): 187-189+203 .
    39. 黄永恒,谭惠璇,邹凤娇,赵昌林. 基于中医药理论及经典方药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后遗症的治疗.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10): 5-9 .
    40. 陈方芳,杨瑾雯. 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网络调适和疏导对策——基于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的思考.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2): 95-103 .
    41. 王座华,韩宇翃. 卫生危机视角下微型剧场设计研究. 设计. 2022(05): 14-17 .
    42. 李爱连,关文洁,阳灿,汤湘云,钟景珠. 规范化培训护士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全科护理. 2022(10): 1317-1322 .
    43. 韦志辉. 突发危机背景下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困境与应对研究. 中国市场. 2022(12): 20-22 .
    44. 许瑞家,白岫丹,罗雨田,范宝云,梁艳,郭栩帆,万李丹,马卫平,姚晚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某医院核酸采集员身心体验的质性研究. 安徽医药. 2022(06): 1114-1118 .
    45. 闫红丽. 高职大学生心理安全感调查报告. 大学. 2022(13): 193-196 .
    46. 郑梦沂,董倩倩. 中国留学生抑郁和焦虑的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05): 286-295 .
    47. 井世洁,殷航. 新冠肺炎疫情中大学生的网络情绪特征及治理——基于H高校封闭管理的微博文本分析. 青年学报. 2022(03): 59-69 .
    48. 杨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公众心理创伤管理研究进展. 心理月刊. 2022(14): 231-233 .
    49. 于孟可,焦丽颖,郭震,史慧玥,赵锦哲,许燕,任爱玲. 重大突发事件下价值观与幸福感的变化:基于潜变量增长和交叉滞后模型. 心理学探新. 2022(02): 136-143 .
    50. 耿晓伟,张凯,刘悦. 公共危机对大学生跨期决策的影响: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 应用心理学. 2022(05): 449-456 .
    51. 王垚,杨慧. 社区居民对社区心理服务的认知与需求研究——以石家庄为例. 才智. 2022(34): 148-150 .
    52. 刘菁菁. COVID-19疫情下高中生心理弹性的潜在类别及内外化问题研究.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2(05): 50-57 .
    53. 左文超,胡北明. 新冠疫情下的旅游消费脆弱性:一个融合性的分析框架. 旅游科学. 2022(04): 1-17 .
    54. 李玉琦,谷嘉宁,孙玉梅,邵静,党芸,郭记敏,靳颜蔚,胡耕雨,孙宏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护人员风险感知演变的质性研究. 现代临床护理. 2022(08): 43-47 .
    55. 陈彦颖,曾雪. “互联网+医疗”背景下公众疫后心理危机干预智慧服务模式构建. 创意设计源. 2022(06): 51-55+68 .
    56. 徐晶颖,龙苏兰,李晓东. 新冠疫情对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21): 160-162 .
    57. 王丛,吕小康,张涵玉. 新冠疫情相关压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损害的研究进展. 医学与哲学. 2022(21): 55-59 .
    58. 任蕴哲,曹文雯,吴继霞,徐荣,谢韵梓. 疫情时期苏州社区工作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2(02): 145-160 .
    59. 关文洁,聂岸柳,苏湘芬,张树增. 新冠肺炎流行期急诊护士心理应激反应及相关因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1(01): 73-78 .
    60. 张亚军,吴丽华,邵杰.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院管理中的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1(02): 257-258 .
    61. 李青. 新冠肺炎疫情不同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比较分析. 现代商贸工业. 2021(11): 80-82 .
    62. 蓝波,庄雷. 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市场冲击的影响研究. 统计与决策. 2021(05): 129-133 .
    63. 孙彩平,李占彪. 未成年人疫情危机心理-道德特征及教育策略——苏鄂未成年人疫情体验报告. 江苏教育. 2021(16): 7-12+15 .
    64. 胡燕,许川勇,王若彤,温荣珍,何婷昕,郭雅,彭子文. 新冠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应激反应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 应用心理学. 2021(01): 57-65 .
    65. 吴文婷,陈莉. 新冠肺炎期间疫情起伏与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关系.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1(04): 350-352 .
    66. 郭宇,梁明辉,杨兴龙,潘丽丽. 农民工感知的疫情压力来源与状况评估.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1(05): 377-380 .
    67. 陈华,魏然,伍佳曜,朱磊磊. 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心理状况研究进展. 心理月刊. 2021(12): 224-226+230 .
    68. 解庆锋. 媒介使用、恐慌感对疫情期间社交媒体策展新闻的影响. 国际新闻界. 2021(05): 43-64 .
    69. 韦臻,王若彤,胡燕,阮中强,何婷昕,周子涵. 新冠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3): 122-128 .
    70. 范帮珍. 后疫情期核酸采样人员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分析. 新疆医学. 2021(06): 700-703+712 .
    71. 王渊,韩祖成. “新冠肺炎”时期人群心理危机及应对措施. 西部中医药. 2021(07): 1-3 .
    72. 刘思彤,徐淑娴,綦斐,刘哲峰,施琳玲,吴一波.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公众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1(07): 612-616 .
    73. 刘佳佳,陆宝益. 新冠肺炎疫情视角下的阅读推广服务探析——基于江苏省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阅读推广服务调查.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21(03): 40-45 .
    74. 程欣泉,王运武. 新冠疫情对体育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分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3): 299-305+313 .
    75. 赵锋,高梦欣. 社会信任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基于西北五省区的社会调查.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80-87 .
    76. 韩运荣,于印珠. 健康传播视域下的疫后心理援助研究:应对特点、模式与启发——以美国应对为例.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1): 67-75+96 .
    77. 朱金丽,杨喆,李朝晖,王桂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社区精神卫生策略实践.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1(11): 40-41 .
    78. 胡聪颖,全春柏,陈秋燕. 新冠疫情下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心理学通讯. 2021(03): 186-192 .
    79. 徐玉婷,符国帅,莫圣开,张瑜,吴桐,梁沁苗,唐峥华. 广西高校本科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信情况调查.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0(07): 1349-1354 .
    80. 杜晨,刘婷,赵欣,曾锐,张伟.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院外心理干预模式探讨. 华西医学. 2020(09): 1021-1024 .
    81. 陈萍.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困境及路径.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20(04): 83-86 .
    82. 刘逸,孟令坤,曹轶涵,谢芷莹. 扩散性危机影响下公众心理韧性空间特征初探. 地理科学. 2020(11): 1763-1773 .
    83. 高杰. 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防护策略.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6): 88-91 .
    84. 马超,王丹青. 重大传染病疫情中大学生群体的健康信息搜寻意愿研究.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20(09): 36-45 .
    85. 魏玖长. 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感知演化与防护性行为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科学基金. 2020(06): 776-785 .
    86. 张本钰,叶源,金君敏,林丽华.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福建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中国学校卫生. 2020(12): 1896-1899 .

    Other cited types(46)

Catalog

    Article views (5262) PDF downloads (369) Cited by(132)
    Turn off MathJax
    Article Contents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