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构的三重逻辑

黄明理, 程璐

黄明理, 程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构的三重逻辑[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 28-38.
引用本文: 黄明理, 程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构的三重逻辑[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 28-38.
HUANG Ming-li, CHENG LU. On the Three-Pronged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Remaining True to Our Aspiration and Keeping Our Mission Firmly in Mind[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0, (3): 28-38.
Citation: HUANG Ming-li, CHENG LU. On the Three-Pronged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Remaining True to Our Aspiration and Keeping Our Mission Firmly in Mind[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0, (3): 28-38.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构的三重逻辑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黄明理, 江苏盱眙人,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程璐, 江苏淮阴人,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 D621

On the Three-Pronged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Remaining True to Our Aspiration and Keeping Our Mission Firmly in Mind

  • 摘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 将其制度化是党建的重大创新。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 就是要围绕恪守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打造制度规范体系, 形成工作中可操作、可评价的标准, 使全体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制度化建设的意义在于, 它是防腐的制度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党建成功经验的理论升华。建立初心使命制度的必然性在于, 它是党性的必然要求, 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积极顺应和意识形态能动性原理的创造性应用。建立初心使命制度的基本路径是, 提高认识站位, 始终不渝地把守初心和担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规范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史、国情的学习制度; 建立能够将初心使命落实、落小、落细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
    Abstract: Remaining true to our aspiration and keeping our mission firmly in mind are the political belief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which is a major innovation.Constructing the institution of remaining true to our aspiration and keeping our mission firmly in mind is to build a system of institutional norms according to the nature,purposes and goal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develop actionable and evaluable standards,and thus make all the Party members firm their ideals and convictions.The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the institution of remaining true to our aspiration and keeping our mission firmly in mind is that it is th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of anticorrosion,the important objective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and the theoretical sublimation of 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inevitability of constructing the institution of remaining true to our aspiration and keeping our mission firmly in mind is that it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Party spirit,the positive con-formity to the law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creative applic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motivation principle.The basic paths of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re increasing the awareness that remaining true to our aspiration and keeping our mission firmly in mind are the eternal tasks of strengthening the Party construction for all the Party members,standardizing the learning system of Marxism,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national conditions,and establishing working mechanisms and evaluation systems that can carry out the institution practically,meticulously and specifically.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强调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党的领导制度的统领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 被置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首要地位, 为推动和加强其他层面的党的制度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导和力量源泉。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政治信仰提升为制度, 是党建的一个重大理念创新。"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运用及其实现的理论创新特征的视角加以分析, 我们才能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及其制度化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需要学界深入解读与研究, 从而为上述党建的重大理论创新提供学理支持, 并推动其实践落实。

    要理解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这一命题的精神实质, 前提是科学地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基本要求和精髓, 并理解制度的功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早是以"初心"概念出现的。学界认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早在党的文献中被提出是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即"七一讲话"):"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 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 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 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 面对挑战, 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个讲话的中心思想, 可以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来概括。这一讲话着重提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几点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四个自信"、坚持"五位一体"、实现中国梦、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和平外交、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它着重提醒我们党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无论走到哪里、未来无论取得怎样的成就, 都不能忘记曾经的承诺, 不能忘记过去的历史; 二是要继续践行承诺, 兑现我们党的使命。"初心"是"使命"的承诺, 是践行"使命"的动力; 而"使命"是"初心"的实践兑现或行动中的初心"。将"初心"与"使命"结合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于党的十九大报告, 且被放在了十九大报告的主题之首, 并明确地概括了其含义即两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用文学化的话语表达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念和信仰。学界对其具体内容有不同的解读, 如理论信念论、人民立场论、民族复兴论和根本宗旨论等, 但这些概括都只是强调了其中的某一方面。结合习近平的讲话精神, 可以从以下维度来概括其内容:一是从主体维度上看, 它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要求, 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政治信仰, 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 二是从理论维度上看,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其理论基础, 《共产党宣言》是其源头; 三是从价值维度上看, 它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即"两谋"; 四是从目标维度上看, 它以实现中国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这四个方面分别回答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和"我到哪里去", 即政党的性质、使命和如何保持这一性质、实现这一使命等基本问题。概括地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思想逻辑(即初心")和行动逻辑(即"使命")的统一, 其中的核心和灵魂是"两谋"。这是由于, "两谋"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理论是为实现这一宗旨服务的, 目标是实现这一宗旨的过程的集合, 因此, 可以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解为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自觉的责任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文学化语言的生动展现, 它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其目的要求是通过自我革命等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效能。有的学者认为还应当包括"为世界谋大同"的价值追求, 但笔者以为, 这只是它的延伸内容而非内涵。

    有学者认为,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 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 以牢固的宗旨意识践行初心使命。这一解读强调了这一制度建构的重要目的, 但缺少了对制度实质的诠释。有学者从制度的功能角度提出,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就是要"发挥制度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推动全党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 遵守党章党规党纪, 坚定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 巩固党的全面领导地位, 提供制度保证", 并从学习、党性教育、问题整改、服务群众责任制等方面概括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这一理解较好地把握了制度的功能, 找到了利用它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践落实的方法。

    要科学把握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这一命题的精神实质,就需要从制度与初心使命双重维度来思考。“制度”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一般地说,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法令、礼俗等规范,具有共识性、普遍性、权威性和程序性等特点。从社会学上讲,制度一般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范围内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习惯、道德、法律、戒律和规章等的总和,它通常由社会群体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等部分构成。这是对制度的广义理解,其将道德等不具有外在约束力的规范也包含在内。从管理学上讲,制度是国家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为了维护正常的秩序,保证各项政策、规定的有效执行,进而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依照法令等而制订的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条文,它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等的总称。管理学层面上的制度更多地是强调其外在约束或维持力量的刚性化,可分为岗位性制度和法规性制度两种基本类型。在管理学看来,制度具有以下特点:指导性和约束性、鞭策性和激励性、规范性和程序性。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中的“制度”主要应当是管理学意义上的制度,即强调制度中那些既具有内在岗位职责性又具有外在约束功能的可程序化操作的制度的总和,包括宏观的法规和微观的工作章程或规则等。

    由于制度具有外在的强制性、可操作化的机制以及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因此能够起到有效规范和赏罚引领的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本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道德信仰,作为政治道德的一种形态,主要依靠主体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教育等柔性力量来维持,由此导致同样政治要求下的个体呈现出不同的政治素质。而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要赋予模糊性的、柔性的政治信念以精确化和刚性力,并赋予其可量化的评价标准和可具体化的操作流程,以刚性的约束力来保障政治信念的实现,简言之,就是对原来的非制度的政治要求赋予制度的特性或力量,或者说,运用制度的力量确保非制度化的政治信念的践行。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化,就是将内容要求具有抽象性、维持力量具有柔性化和效果评价具有弹性化的政治信仰,向内容要求具体化、维持力量刚性化和效果评价精确化演进和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设就是要将宏观的、抽象化的政治性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工作机制和可量化的评价标准,赋予其法治等刚性力量,以强化其权威性,并通过常态化的正向激励和负向惩戒,推动党的政治要求内化。因此,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基本要求和实质,就是围绕恪守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打造制度规范体系,形成工作、生活中可操作、可评价的量化标准,使全体党员、干部把践行党的宗旨提升为信仰、内化为行动习惯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动力和目标,也就是要借助制度所具有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强化党性修养与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 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又是对未来历史发展趋势的积极顺应, 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客观要求。

    将在特定时期内开展的主题教育提升到常态化和制度化高度,强调以制度来强化初心与使命,其重要原因是理想信念弱化导致了党内腐败这一严峻的现实。初心使命本是一种理想信念,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生与死本身既是对理想信念的考验与检视,也是一种有效的外部强化与净化力量。和平年代,曾经的血与火的战争考验不再,外部压力似乎消失,而同时,长期执政为特权观的形成、市场经济为个人利益至上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土壤,导致一部分党员、干部忘记了初心,出现了忘本现象,蜕化变质、“为官不为”甚至是“为官乱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腐败成为危害党肌体健康的最危险的毒瘤,如果任由腐败蔓延,再先进性的党最终也难免蜕变至人民的对立面。因此,用制度这一刚性力量来强化初心意识和使命担当迫在眉睫。虽然我国反腐态度坚定,腐败分子不收手则反腐不收兵,对腐败零容忍,但唯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扎紧制度的笼子,才能有效地预防腐败。惩罚带有被动应付之不足,而用制度防御腐败,则具有积极预防的优势。如果缺少有效的制度建构,则可能好人难以发挥出积极作用,反而坏人得益,这必然会助长腐败。因此,制度防腐是根本。从宏观层面上讲,严格的制度能够对强化党的初心使命形成强大的助推力,从而使其与外部环境的阻力形成对冲;从微观层面上讲,严格的制度既能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又能通过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推动党员、干部自觉地加强政治修养,同时,常态化的学习制度又能对理想信念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通过刚性制度来强力推动党员、干部将政治理念内化,不仅能有效筑牢杜绝腐败的思想防线,还能为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多次以“行百里者半九十”来警醒我们党,我们的事业越是接近于成功,就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迎接更大困难与挑战的准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改革发展等各方面任务极为繁重,面临的风险挑战极为严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打赢重大风险攻坚战,化危为机,自身就必须更加完善和强大。因此,必须将初心和使命制度化,将柔性要求刚性化,运用刚性的制度机制培育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提高抗压力和领导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新时代改革的重要特点是要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制度建设。“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制度化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初心使命的制度化建构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治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的制度建构更加科学和完善,实现党、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水平。党是先锋队和国家治理的领导者,将初心使命这一党的根本政治信仰制度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为关键的抓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志性成就。

    就客观条件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由弱走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以及国际外交等全方位都取得了伟大成就,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等比较优势日益显现,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中国人民的“四个自信”逐渐确立。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诸方面的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法律制度已建构完成并日益完善,法治国家建设快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已经明确,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标志,更是将制度建设提升到空前重要的战略地位,健全和完善制度成为新时代改革不同于以往改革的重要特点。这些都充分表明,初心使命正在成为现实,它的科学合理性得到了历史和现实的有力证明,将初心使命提升为制度以巩固下来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就主体条件而言,中国共产党通过近百年的锤炼,不仅在思想理论上已经成熟,而且在精神境界上也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从严治党,我们党解决了过去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许多难题,从严治党成为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最重要的经验,而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关键。这就是说,从严治党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如今制度所具有的安身立命的意义为越来越多的广大党员、干部所认知和认同,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制度思维、法治信仰正在形成,严格按照制度办事的自觉性空前提高,这些都为初心使命制度化建设创造了主观条件。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不仅是解决党内现实问题和强化党性迫切的现实需要,更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在精神层面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性政党,源之于她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无产阶级政党这一本质属性。她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这一根本问题。简言之,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是极其崇高和伟大的,实践中必然要面对诸多困难与挑战。党要始终确保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依靠内容精细化和执行刚性化的制度加以保障。与柔性的要求(如道德)相比,制度具有常态化、稳定性和执行力,这样才能避免将“顶天”的政治理念虚幻化,特别是通过制度中赏罚机制的引领,可将初心使命的具体要求内化为党员、干部的信念,并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能够提高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能力。带领拥有近14亿人口之超大国家实现现代化,是当今人类发展史上最为艰巨的任务,将面临极大的阻力、困难与挑战,必然需要有一个组织纪律严明、眼界开阔、境界高尚、治理国家能力超强和效率超高的伟大的政党来领导。其逻辑有二:其一,党的一切能力和品质都来源于坚定的初心和勇敢的使命担当这一政治信仰,而坚定的政治信仰又依赖于有力、有效的制度这一长效机制的推动和保障;其二,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我们党能够将党的初心使命用有力的制度加以保证。

    其一,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对唯物史观关于意识形态能动性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坚定理想信念是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重要目标。习近平关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重要论断赋予了理想信念以“总开关”的特殊功能。今天,思想文化不再仅仅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配角,而是渗透、涵盖着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思想文化特别是价值观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对一个政权而言,即使国家经济没有崩坏甚至还保持着很高的水平,同样也可能因为意识形态出现重大错误而崩溃;同样,对个体而言,即使其物质上极其富有,同样也可能感受到极度不幸福甚至自我毁灭,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精神世界出现了问题。习近平一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旦理想信念动摇,内心就不会有所敬畏,行为就会失去底线。可以说,对个体而言,理想信念是决定人生命运的根本力量。从群体和本体论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但从个体和价值论看,思想精神因素往往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是意识形态能动性在新时代的全新功能。因此,必须要将柔性的理想信念的要求刚性化为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功能。制度既为意识形态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保障,其本身又是上层建筑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

    其二,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对人类历史发展大势的积极顺应。习近平关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思想,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供了历史规律的依据。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论断充分证明了,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是与近代以来人类文明的发展共始终的。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矛盾在主体身上就表现为人类永远不会满足于既有的社会状况,而总是在不断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共产主义从来不是共产党人的乌托邦,它与人类文明共始终,差别仅在于自发与自觉的不同。自近代起,这种追求更为强烈,理论更为科学,实践也更为自觉和普遍。党的初心使命如果放在人类发展趋势上看,就是我们党自成立起即确立的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中国化目标。因此,习近平关于共产主义500年理论创新,奠定了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构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蕴涵着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善于自觉地总结自己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重要优势,党每走一步都会对自己的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将初心与使命提升到制度的高度,就是对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成功经验的总结,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带领中国人民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三次伟大的飞跃,其精神秘诀就在于始终不忘初心和自觉的使命担当。因此,要在未来继续创造辉煌,必须将这一精神密码提升到制度的高度,赋予其更大的权威性和践行力。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2015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习近平在给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6位测量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中最早提出“不忘初心”:“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16年的“七一讲话”告诫“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里首次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概括出其“两谋”的基本内涵,同时还决定要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9年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月活动,并于9月编纂出版了《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同年10月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将其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中。在这四年的时间里,从概念的提出到具体内涵的界定,从在全党进行短期的主题教育活动到用制度来推进和保障初心与使命的实践落实,既在时间上有条不紊地有序展开,又在思想内容上逐步明晰和实践要求上逐级提升,由思想上提高认识到行动上坚决贯彻落实,环环相扣,体现了由理论自觉到行动自觉的升华。

    国家间的竞争根本上就是制度的竞争,国家的制度优势是其最大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和外事等各方面的制度都得到了有效建构和完善,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它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领导力的重要保障,制度优势也是一个执政党的最大优势。邓小平曾在总结“文革”十年的教训时深刻地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具有程序性、稳定性、连续性、普遍性、平等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和优势,因此,只有那些已形成共识性的、成熟化的、最重要的政治信念才能制度化和有制度化的必要。初心使命制度化的背后,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90多年奋斗历程的历史经验和规律的深刻总结,意味着经验的成熟和对成熟经验的巩固,展现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性自觉,又蕴涵着对新时代政党政治发展特征的洞悉,展现了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

    初心使命的制度化建设也是对以往党性主题教育问题的反思与教训的总结。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党性教育,每次主题教育都解决了一些问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样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一些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时比较认真,结束后就会回到放任状态;上面有检查、有要求时比较到位,过后又是依然故我;在本职岗位、本职工作需要时往往十分投入,换了岗位、换了工作后就会放松学习”。总之,一些党员、干部以应付的心态来对待主题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以为凡是主题教育活动都不过是“运动式”的一阵风——越是暴风骤雨越是短暂,风雨过后又是“涛声依旧”,恢复故态。总之,党性的运动式教育容易出现问题复发性反弹。

    初心使命这一政治信仰问题具有要求的弹性和评价的模糊性、不确定性、难以量化等特点,而将其制度化就是要克服这些不足,使这些弹性的、模糊的、非确定性和难以量化的规范变得精确化和可量化,使政治素质能够被客观而科学地评价与考量。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反腐败,然而,真正收到反腐奇效的是自2012年实施的“八项规定”,其要求具体而不抽象、实在而不空泛,反腐败从具体和实际入手,就能抓得住、抓得牢。“八项规定”实施几年来,腐败这个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八项规定”克服了以往党性教育或蜻蜓点水式的泛泛而论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运动式教育之不足,将其抽象化的、一般性的要求具体到工作和生活中来,细化为生活和工作的具体细则,既便于操作也可以具体评价。因此,“八项规定”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顶天”的理想转化为“立地”的行动的成功实践,是政治信仰制度化建设的成功范例。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这种制度建构何以可能?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初心使命制度化建设面临着实践操作上的困难。因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政治信仰本身是柔性、模糊性的要求,如何才能将其刚性化、清晰化和精细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本身是精神文化范畴,它的要求、践行和评价具有模糊性和柔性,将初心与使命制度化就是要将内容要求具有抽象性、维持力量具有柔性化、效果评价具有弹性化的初心与使命,向内容要求具体化、维持力量刚性化和效果评价精确化提升。建立初心使命制度就是要将原本难以量化评价的内容予以量化、柔性要求刚性化,这种诉求何以可能实现?又会不会导致精神强制?如何有效地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进而更有效地将初心与使命落地落实?其二, 初心使命制度化建设面临着许多错误思潮或错误思想认识的羁绊。当今时代,多元意识形态并存,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临种种错误的、反动的意识形态的威胁,诸如历史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渺茫论”和为人民服务“虚幻论”等错误认知仍然拥有很大的市场,这些都将成为初心使命制度化建构的精神阻力。其三,初心使命制度化建设面临着价值观念自我超越的困难。为人民服务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价值灵魂,而市场经济高度激发了人们的物质金钱消费欲望,中国共产党人生活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里,不可能不受影响;同时,长期的执政地位又使党员领导干部拥有很大的公共权力,使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有了土壤。在这种大环境下,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价值观内化为党员、干部的信仰何以可能?其四,初心使命制度化建设面临着制度化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僵化和教条化的风险。因为制度化存在着一个可能的不足,即它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而超长的稳定性易教条化,不利于与时俱进。因此,如何保持变与不变的度或适度的张力是一个难题。

    必须克服以往的出了问题才引起重视的消极被动的运动式教育之不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关于党性和党员使命的总概括,是共产党员所特有的政治信仰和精神标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共产党人政治身份的标志,就意味着,作为真正的共产党集体,唯有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与践行自己的政治使命,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作为共产党中的一员,唯有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将其融入精神血液里,并体现在日常言行举止上,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要能从党员的言行举止上,特别是关键时刻的表现上,判别出其党员的身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终落脚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价值信仰的确立和践行,要真正将其确立为人生的崇高价值信仰,首先需要理解这一价值信仰的基本要求,避免对其进行望文生义的误读。毛泽东当年提出这一命题时,其基本要求就是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决不能仅仅从字面来对它进行望文生义的主观误读,进而将个人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对立起来。其次,要自觉地超越自我利益,将为人民服务这一精神价值追求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党员、干部在为人民服务中超越平凡、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同时也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敬重,那些有大贡献者还必将被人民群众传颂百世,这是一般人所无法拥有的精神幸福。所以说,党员、干部通过完善自己的精神境界,能为自觉地遵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化要求创造主观条件,做到:“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就是要对党员、干部建构一种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业绩评价标准,把能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作为检验初心使命的根本标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只是一句文学化的政治口号,它背后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基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是立党之基,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鉴别真假共产党的思想标准,进而懂不懂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就成为判别真假共产党党员的重要标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论基础,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度化便是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根本内容之一。因此,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常态化和制度化,将其基本精髓入脑入心,从思想理论上深切体悟其科学真理性、价值合理性以及二者的辩证统一,坚信这一理论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是健康而科学的信仰,而这正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通过常态化的学习制度建设,将使我们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掌握其根本观点和方法,为牢记初心与担当使命提供思想武装和精神力量。从总体上看,现在大多数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都有了提高,但仍有些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未能到位,存在着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的应付式学习现象。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而且也是其里程碑式的标志,是新时代指引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思想指导。要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就要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常态化的日常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制度体系,请那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有学术思想造诣的人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理论创新,避免空洞的政治宣教,避免从论断到论断的所谓政治正确的套路式话语。

    要建立常态化的党史教育制度,是因为党史是初心使命最生动和最有说服力的历史展现,也是继续坚定初心使命的历史必然性的根据。改革开放以来,党史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都存在着严重弱化的现象,党员干部日常的党史学习更是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预留了空间。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进而确立共产主义信念的理论根基,要建立健全每周政治学习制度,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及其背后的历史必然性讲透,让党员、干部深刻地认识到: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自觉遵循是党不断走向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无数偶然中的必然,能够从历史规律中汲取信仰的力量。要建立常态化的国情学习教育制度,让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国情决定人的政治判断,而对国情的认知如果仅仅依靠主体对形势的自发而零散的把握,那么在西方强国还把持着国际意识形态舆论话语权的今天,中国的成就必然会被更多地否定,而存在的问题必然会被无限放大,党和政府甚至会遭到蓄意的抹黑。党中央近年来特别强调要坚定“四个自信”,就是要求我们能够客观而辩证地看待国情和世情及其变化趋势,既不能自负,也不应自卑,而是要确立以理性自觉为基础的自信。在常态化的国情教育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并对其进行专题设计,让党员、干部提高舆情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

    要积极而富有创造性地将抽象化的守初心、担任命的政治信仰,具体为可量化、可操作的行为守则,融入和落实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纳入到业绩考评中,将“顶天”的理念转化为“立地”的行动,产生实效并使实效变成长效。如何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日常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难题。前者是高大尚的抽象化的政治信仰要求,它与日常工作的关系似乎比较远,但见微知著,从对待日常的工作态度上能够检视其政治素养,换言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对工作的态度和业绩上映照出自己的政治素养。习近平在谈到坚定理想信念时曾指出,在革命战争年代,检验一个人是否有理想信念方法较直接而简单,就看他能否冲锋号一响立即冲上去;而现在同样也有检验的方法,“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在工作中,遇到重大政治原则立场问题时, 能否有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在承担工作担子时,能否自觉地任劳任怨并出色地完成任务;在面临利益矛盾时,能否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在他人遇到困难时,能否主动相帮;在工作出现差错时,是否勇于自我批评和承担责任,等等。这些表现都可以具体化为工作考量的指标,作为年终业绩测评的要素,从而将抽象化的、模糊性的要求具体化和精确化,从定量中测出初心使命的具体表现状况。

    当然,制度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党员、干部将初心使命信仰化的重要手段。它作为外部力量与需要,与主体加强自我政治修养的内在动力共同作用,推动初心使命由他律变成自律,由思想变成行动。

    ① 肖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运用及理论创新》,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 2019年第1期。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学习出版社, 2017, 第32-33页。

    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人民出版社, 2017, 第1页。

    ④ 刘爱娣:《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山西日报》2019年12月16日。

    ⑤ 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9,第49页。

    ⑥《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第131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333页。

    ⑧ 郭庆松:《以初心夯实意志以使命强化担当》,《解放日报》2019年12月31日。

    ⑨ 李明堂:《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需要把握“六个点”》,《学习时报》2019年12月9日。

    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415页。

  • 期刊类型引用(14)

    1. 贾维. 高校基层党建贯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指向与路径.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01): 33-37 . 百度学术
    2. 肖述剑. 论全方位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设. 理论学刊. 2023(03): 13-22 . 百度学术
    3. 蔡爽,王黎光,蔡幸福,刘畅,郑思佳,张玓. 高校基层党支部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设融合途径研究. 活力. 2022(05): 30-32 . 百度学术
    4. 贺娜,高镜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研究回眸与前瞻. 理论建设. 2021(02): 8-15 . 百度学术
    5. 梁静,张新华.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研究述评.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1(01): 93-105 . 百度学术
    6. 王福全,刘铁铮,太佳良,王海虹,吕永亮. 高校基层党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设的探究.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3): 13-15 . 百度学术
    7. 王林林,双传学. “不忘初心”话语百年演进中的“变”与“不变”. 社会主义研究. 2021(03): 19-25 . 百度学术
    8. 王禾,吴嘉萌. 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传承的价值意蕴与提升路径.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07): 27-32 . 百度学术
    9. 黄显中,刘东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初心研究述评.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46-52 . 百度学术
    10. 刘金玲. 关于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成果的思考——基于新能公司主题教育实践. 党史博采(下). 2021(12): 54-56 . 百度学术
    11. 刘金玲. 关于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成果的思考——基于新能公司主题教育实践. 党史博采. 2021(24): 54-56 . 百度学术
    12. 刘恭辉. 高等医学院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立的探索与研究. 青年与社会. 2020(30): 32-33 . 百度学术
    13. 武加福,王青.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设的内涵、原则及着力点. 晋中学院学报. 2020(06): 10-12 . 百度学术
    14. 欧庭宇. 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三维考察. 大连干部学刊. 2020(12): 12-18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3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00
  • HTML全文浏览量:  779
  • PDF下载量:  84
  • 被引次数: 44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12-20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3-21
  • 刊出日期:  2020-05-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