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桂新. 文明古国的“寂漠”与青年周树人的“新生”[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1(3): 168.
引用本文: 侯桂新. 文明古国的“寂漠”与青年周树人的“新生”[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1(3): 168.
文明古国的“寂漠”与青年周树人的“新生”[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9, 51(3): 168.
Citation: 文明古国的“寂漠”与青年周树人的“新生”[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9, 51(3): 168.

文明古国的“寂漠”与青年周树人的“新生”

文明古国的“寂漠”与青年周树人的“新生”

  • 摘要: 1906 年,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周树人弃医从文。这在根本上符合他改造中国国民性的思想追求,其心理根源则在于他对中华文明古国独特的 寂漠 体验。此后,他写下了《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这些论文是一位青年思想家思想成长的印记,它们紧密相关,相互发明,核心议题在于探讨如何立人进而立国。放眼全球,有感于19 世纪以来物质文明和民主政治的偏颇弊病,周树人提出要重视个人精神自由;关切中国,有感于文化萧条、 恶声 充斥的现实情境,周树人提出 取今复古,别立新宗 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文化道路选择,并试图通过以理论著述和文学翻译为两翼的文艺运动促成个人、国人与民族国家的 新生 。 新生 文艺运动无论在周树人个人精神史还是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都留下了深远影响。

     

/

返回文章
返回